[中][ENG]促進亞洲舞蹈跨文化合作及理解 雲門《半身相》作為案例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Collab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Asian
AND+嘗試連接亞洲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和製作人,發展跨文化的舞蹈實驗,不同文化背景的編舞家如何切入對方的創作世界,又如何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展現其作品?AND+ tries linking up artists and producers from different areas
[中] [ENG]思考劇場構作的關鍵 -記舞蹈劇場構作工作坊 Contemplating Dramaturgy – Dramaturgy and Beyond
「劇場指導」(Dramaturg)這一個崗位的出現,其實並非新鮮事,早於十八世紀,德國戲劇家及評論人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便已經透過撰寫及出版《漢堡劇評》,提出這個獨立於編劇、導演或舞台設計以外的專業範疇之重要性。不過,對於
[中] 由《霓虹》看跨媒體舞蹈音樂劇場的新嘗試
香港舞蹈團的創意項目「八樓平台」已經營十年有餘,旨在為有潛質的青年藝術家提供發表作品、探索新鮮藝術表達的空間。最新的作品,是一齣名為《霓虹》的跨媒體舞蹈音樂劇場,於六月底至七月初在上環文娛中心八樓演出。 提出《霓虹》創作概念的,是香港舞蹈團駐團琴師陳倩婷。她十年前首
[ENG] Hong Kong and English Ballet Companies
Hong Kong Ballet closed its 2017/2018 season in early June with a triple-bill program planned by both the present artistic director Septime
[中][ENG]探索舞蹈的根源——專訪郭亞福、黃天寶 Looking for the Roots of Dance with Aaron Khek and lx Wong
「Artist嘛,就係不論係咩環境,都要搵個Creative Way去生活。」黃天寶一句,令我想起出發去吉隆玻訪問前看到他的伴侶郭亞福在網上分享的大頭照:他躺在醫院病床的枕頭上,在鼻樑上輕輕架著胃喉的透明膠管打成一個象徵無限的橫向八字,臉上是寬容的笑。
“Artists loo
[中] 蜜柑色的芭蕾旅程 —香港芭蕾舞團「芭蕾新紀元」專題座談會側寫
夏日初至的六月,蜜柑色的陽光映照下,來到文化中心參加了香港芭蕾舞團主辦的「芭蕾新紀元」專題座談會。作為「當代芭蕾加料節目」(Ballet PLUS+)最重磅的環節,這場座談會的舉辦地點卻出人意料地沒有選在更為「正式」的場地,而是設在文化中心大劇院外的公共空間,原來這是香港芭蕾舞團
[中] 盛世漢唐的文化氣韻—— 評《大美不言.踏歌行》及訪問北京舞蹈學院鄭璐
大型中國古典樂舞名作《踏歌行》兩年前在香港演出反響熱烈,今次再度赴港,帶來《大美不言.踏歌行》與《踏歌行》兩部作品,其中前者更有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十六位年輕舞者加入,帶來六段精選古典舞新作,與香港舞蹈團的演員們一起,為香港觀眾呈現大美中國、盛世漢唐。 《
[中]春秋四季幾何——評《易季》
《夏》;編舞:陳小寶;攝:張志偉 走出高山劇場的那一刻,我心裡對《易季》懷有諸多的不滿足,然而,靜下來回想,卻覺得《易季》也有它獨特的「氣質」。 《易季》包含了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與澳洲艾斯普森舞蹈團(Expressions Dance Company,EDC)合作上演的三
[中] 邊界凝望 ── 評《界限.街道圖:邊界視野》
由新約舞流製作,周佩韻及廖朗莎(Rosalind Newman)聯合編舞的《界限.街道圖:邊界視野》,相信是本年度最引人入勝的本地舞蹈作品之一。《界限》試圖探討觀看的界限,它讓觀眾與舞者一起親身「經歷」演出的過程,獨特的表現方式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界限》亦見證新約舞流,多年來
[中][ENG]陳曉玲——不止於劇場的療癒 Gabbie Chan, Catharsis Beyond the Theatre
回想初次看陳曉玲(Gabbie)的作品,是新約舞流的環境舞蹈系列《藝.裳》。當時印象Gabbie是位相當有勁度的舞者。後來她《37ºC》、《交界記憶》及《人間獨白》的演出,又看見了另一種深沉的質感。除了演出,她近年亦擔任編舞並發表了一些作品如《第十六天》及《從零開始》。本年九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