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情動主體 ── 梅卓燕的《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文:俞若玫 《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攝:Eric Hong(照片由大館提供) 如果讓觀眾在舞台看見「善」的本身,在顛三倒四天天粉碎的世界重見「善」的面容,創作者早已超越技術高下、動作難易、文本濃淡,而舞蹈家梅卓燕的《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就是這樣的...
[ENG] Designing Dance as an Intermedia Installation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Text: Allen Lam Sounding Bodies: Light, Image, and Empty Spaces / Photo: Leonardo Leung (Photo provided by Folded Paper Dance and Theatre...
[中] 從名字浮想到舞人身分 ── 看《原度對覺》
文:盧偉力 〈磚 . 牆〉/攝:Ah Sze(照片由東邊舞蹈團提供) 2021年上半年,全世界仍然在「新冠肺炎」肆虐之中,香港疫情雖然稍稍放緩,但政府還是高度戒備,除了公共場所口罩令、進入處所要申報、安心出行、四人限聚令之外,還先後推出了指定檢測、鼓勵接種預防疫苗等社會政策...
[中] 《當代十年》的香港舞蹈風景
文:聞一浩 香港藝術節去年因為疫情關係沒有舉行,原本去到第九屆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也因而取消。2021年香港藝術節繼續受疫情影響,大部份演出改為網上放映,第十屆CDS的五個節目只有兩個能夠維持現場演出,其餘三個,包括集合十個短篇作品的《當代十年》,則改為預先拍...
[中] 身體去哪了?——由《得體》去思考疫症下的身體
文:Yumi Leung 舞作《得體》(英文名字:Dirty)由演出者講述身體的傷開始,在香港與中國貴州的兩位舞者之間,隔空紀錄了一段在場與不在場的身體對話。 1. 身體的在場 《得體》/攝:何舒婷(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舞作分四個章節去探討身體在不同階段進程下的狀態:...
[中] 舞現畫中意,武出山與水── 我看香港舞蹈團《山水》
文:陳瑋鑫 《山水》/攝:Henry Wong @ S2 Production(照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香港舞蹈團以其藝術總監楊雲濤全新創作的大型舞蹈詩《山水》,作為舞蹈團40週年的開季節目,可說別具意義。其重點不在製作如何宏大吸引,又或者演者姿態多麼婀娜迷人,而是讓觀眾看...
[中] 淺評《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
文:謝嘉豪 〈一些碎片〉;編舞:黃振邦/攝:Henry Wong ﹝照片由香港街舞發展聯盟提供﹞ 香港街舞發展聯盟(下稱:聯盟)舉辦了名為「街舞劇場發展計劃」(下稱:計劃),旨在進一步探索街舞的可能性,並以《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中] 切開身體與世界的棱點
文:小西 由東邊舞蹈團主辦的「當代舞林」,今年以「棱點」為主題,展現了六道銳利的鋒口,有智性,也有感性,有沉重,也有幽默,有指向舞藝,也有指向時代。 探索身體的表與裡 今年「當代舞林」的六個作品中,有不少都在探索身體的狀態與關係,有的聚焦在形體的表演性自身,有的則透過身體的...
[中] 《「舞」可能:貳 – 黑暗角落》──在黑暗中尋找舞蹈的可能性
文:丘思詠 照片由多空間提供 在1950至60年代的美國,在一片反政府、爭取民權及平權(女性、種族、同志)運動的背景下,有一班舞蹈藝術家在紐約的傑德森紀念教堂(Judson Memorial Church)成立了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中] 失效的蒙太奇:永隔異地的「lonely」人
文:凌志豪 《窿人.異》/照片由香港舞踏節提供 受疫情和全球旅遊限制影響,本年度的靠邊站藝術節繼續在網上舉行。經過上年度的實踐嘗試,本屆的直播和錄影節目在技術上大有提升,其中大馬雲劇場與藝術節合作,帶來日本舞踏以及印度卡達舞蹈作品《窿人.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