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城誌》大海、石頭與人
《三城誌》給我的感受就是幾個詞:大海、石頭和身體。沒有技巧和思維的介入,有的只是感受,是風拂過石頭、揚起海濤的狂野和輕柔。
[Eng] Star Quality
They are among the finest musicians and dancers of their generation: husband and wife, Vadim Repin and Svetlana Zakharova. A Pas de Deux for
[Eng] Opening of HK Arts Festival
This year’s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again opened with a ballet program. The company was the Zurich Ballet, which made a welcome return to th
[中] 香港藝術節「亞太舞蹈平台」十年
香港藝術節2009年開始舉辦「亞太舞蹈平台」,以緊貼亞太地區當代舞蹈發展。首三屆包括香港當代舞的節目,也有促進香港當代舞編舞與亞太地區編舞交流的意圖。不過,自第四屆起,在香港賽馬會支持下,藝術節另辦「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亞太舞蹈平台」便集中展示亞太地區的作品。
[中] 評《舞.聲》
香港藝術節主辦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每年都請來外地不同的跨媒體藝術家與香港的青年編舞來個藝術大碰撞,嘗試讓編舞在交流的過程中思考舞蹈與不同媒介的關係。今年他們請來比利時的聲音藝術家及作曲家彼德.黎納(Peter Lenaerts)與兩組編作組合共同創作了舞蹈平台的第一炮《舞.聲
[中] 「別教創作太沉重」— —看SDZ LAB 有感
SDZ LAB主辦人強調是次演出有別於過往的展演。形式上不再是十多支五分鐘左右的短篇群舞(多數是),而是三支長達二十至三十分鐘的中篇。其次是內容,編舞不再是構思一連串動作由舞蹈員跟隨模仿;反而是編舞先有一個想法,再與舞者以身體動作在舞台上將題旨呈現。
[中] 我看《兩地書》三舞作
香港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轉眼已經踏入第七屆,平台除了繼續支持本地年青編舞編創新作外,今年也嘗試促成香港與內地年青編舞合作,其中《兩地書》就是香港藝術節與中國編舞家協會「培青計劃」聯合委約及製作的交流項目。節目包含三支各長約半個小時的舞作,皆由兩地編舞共同發展及演出,並
[ENG] Anna Karenina
The 46th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opened with Ballett Zürich’s production of Anna Karenina. It is interesting to have two different ballet ad
[中]《默島新樂園》—— 華麗戲偶下的女性凝視
不論觀眾、攝影師或是評論人,總會被演出中那三個大型骨架裝置,及在裝置上悠然自在的三位「芭比」所吸引。三人像「長洲飄色」一樣站在鋼架之上,在空中做盡布偶公仔動作,利用身體重量令支架彎曲,來做更大的迴旋飄移。地上的舞者則把三個大骨架推來駛去,強迫置於其中的觀眾退後、閃避,在遊移的狀態
[中]香港舞蹈團《白蛇》—經典傳奇新編 舞出淒美人妖戀
近年香港舞蹈團的其中一個節目創作方向,是發展取材自流行文化經典的原創舞作,例如以港產漫畫人物故事為藍本的《風雲》與《中華英雄》,以及明顯以八十年代經典港產電影版本作參考,並遙遙向其致敬的《倩女.幽魂》。不過去年11月尾首演的《白蛇》,就與徐克在九十年代初導演的電影《青蛇》沒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