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由平面變立體的《舞畫道》](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634d0e52c96c48cfae64e3946490e947~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634d0e52c96c48cfae64e3946490e947~mv2.webp)
[中] 由平面變立體的《舞畫道》
文:朱映霖 一向致力推廣當代中國舞的錢秀蓮博士與創意山水畫大師靳埭強博士,通過二人五十年的藝術創作道路,以畫作舞,同時亦以舞蹈展現畫風,加上進念.二十面體的視覺藝術配合,讓觀眾感受這台集合古今中外元素的演出。 作品分五個主題,由十三位舞者擔當演出。舞者均有深厚的中國舞蹈根基...

![[中]生動豐滿,深意略欠——寫在香港芭蕾舞團舞劇《香奈兒》演出後](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893b5abcf8ec4d8a8c582365faa236a6~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893b5abcf8ec4d8a8c582365faa236a6~mv2.webp)
[中]生動豐滿,深意略欠——寫在香港芭蕾舞團舞劇《香奈兒》演出後
文:李夢 初見香港芭蕾舞團舞劇《香奈兒:潮流教主傳奇一生》海報,已被畫面中經典的黑白兩色吸引。三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舞團一眾舞者聯同哥倫比亞及比利時籍編舞家奧喬亞(Annabelle Ochoa),將二十世紀著名時裝設計師的傳奇故事搬上舞台。這絕非易事:其一在於香奈兒的故事...

![[中]烈女異色——評舞蹈歌劇《兩生花》](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638ed2e8bf55493aac48bcc4f5345828~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638ed2e8bf55493aac48bcc4f5345828~mv2.webp)
[中]烈女異色——評舞蹈歌劇《兩生花》
文:吳俊鞍 2021年作網上放映的《兩個女子》,以及2013年首演過的《蕭紅》,兩齣本身是室內歌劇的作品,2023年於香港藝術節的《兩生花》以舞蹈歌劇的形式翻新,內容上雖都以女性自主作主軸,但在導演及編舞楊雲濤執導下,煥發出風格相異的風采。...

![[中] 在傳統中漂流,尋得的是月還是冬甩重要嗎?——短評《漂流誌.尋月記》](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e803ed79f8104b65b12722130e6461d1~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e803ed79f8104b65b12722130e6461d1~mv2.webp)
[中] 在傳統中漂流,尋得的是月還是冬甩重要嗎?——短評《漂流誌.尋月記》
文:冰慧 《漂流誌.尋月記》是年輕編舞及舞者李俊軒的長篇舞作。李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中國舞。身為香港舞蹈團的舞者,在舞團的工作以外以個人身分申請資助去創作一個長篇的舞作真的熱誠可嘉,有心有力,後生可畏!近年,依稀看到獨立的中國舞者和團隊都積極地創作,除了有La...

![[中]重點在於參與?還是觀賞?——《第一步》的尷尬之處](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1522e9d423e4dfca681580ee6af1d67~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b1522e9d423e4dfca681580ee6af1d67~mv2.webp)
[中]重點在於參與?還是觀賞?——《第一步》的尷尬之處
文:賴閃芳 作為參與的素人我有過短暫享受的時刻,而我相信身旁的素人比我更投入,或許因為一直從事劇場工作,我對舞台並不陌生。對那些舞台經驗較少的素人,能倚賴錄音指示在短時間內由零開始起舞,到完成《第一步》演出,實屬不易。藝術家利用科技「製造機會讓觀眾在舞台上踏出第一步,再次體...

![[中]狂人派對——一群被生活馴化的獸](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b077cd9064ac4036b3a18f7f9f7cdcb2~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b077cd9064ac4036b3a18f7f9f7cdcb2~mv2.webp)
[中]狂人派對——一群被生活馴化的獸
文:葉瑪 誰是狂人?狂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概念,社會體制定義了何謂正常,而對抗這種正常少不免就會被看成狂。魯迅1918年寫了一本《狂人日記》批判社會,裡頭的狂人認為社會人際關係充滿虛偽和欺騙,但無法跟著社會而走的痛苦逐漸地讓狂人失去理智,產生更異常的想法和行為。上百年之後,編舞...

![[中]《單元.獨創》的三支舞作 呈現三段各異的情愛關係](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f6b374d2619247c993469f319c210a1e~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f6b374d2619247c993469f319c210a1e~mv2.webp)
[中]《單元.獨創》的三支舞作 呈現三段各異的情愛關係
文:陳瑋鑫 以牛池灣文娛中心為發展基地的東邊舞蹈團,一直藉著場地伙伴之地利,給予本地年青編舞不少創作機會及交流分享的空間。今年三月底在文娛廳演出的《單元.獨創》,就是由藝術總監余仁華挑選的三位編舞,所編創的三支各長約二十分鐘的獨立舞作所組成。...

![[中] 除了情緒,身體如何體現記憶?](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9526680d84ba4f2aa0698d3e50823881~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9526680d84ba4f2aa0698d3e50823881~mv2.webp)
[中] 除了情緒,身體如何體現記憶?
文:俞若玫 《For C.》是個有趣的名字,聯想很多,是「forsee」縮寫?是「為了看見」的簡稱?是把「foresee」中的「fore」及「see」拆開為「之前」及「看見」,又或是電腦程式語言C的「for 迴圈」?哪一種猜想都好,都和時間有關。再看宣傳文字,舞作主軸是一位...

![[中]後疫情時代的舞蹈人生──看《心渡哲奏》有感](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94fcc809067f45d0a515f193779acd7b~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94fcc809067f45d0a515f193779acd7b~mv2.webp)
[中]後疫情時代的舞蹈人生──看《心渡哲奏》有感
文:程天朗 如果沒有那場肆虐了三年的瘟疫和政府的嚴厲防疫政策,《心渡哲奏》不會以這種方式呈現。儘管真正踏台的只有三位資深編舞兼舞者,但其實是兩對夫妻檔的演出。 《心渡哲奏》/攝:Ah Sze(照片由 東邊舞蹈團 提供) 愛裡沒懷疑...

![[中]畫廊中的身體:《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c614b8_1008412c5fd64e5b9867a0b879809327~mv2.jpg/v1/fill/w_343,h_193,fp_0.50_0.50,q_90,enc_avif,quality_auto/c614b8_1008412c5fd64e5b9867a0b879809327~mv2.webp)
[中]畫廊中的身體:《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
文:Maze Chan 離開傳統舞台的演出,總教人期待作品如何利用不一樣的空間,又或是作品和空間的對話。《站在三角尖頂上看瞬間的我》在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演出三支舞作,演出由最低層開始,隨著第一舞作完結再往上走,最後在頂層作結,回應主題的「站在三角尖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