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記西廂》:一種文字與舞蹈「相即相入」的美學探索
對談:陳志樺(陳)、蔣曉薇(蔣) 文字整理:《舞蹈手札》編輯部 今年的「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節目,邀請了退居幕後多年的香港資深舞者周金毅創作及出演舞蹈劇場作品《記西廂》,是大館繼梅卓燕、楊怡孜之後,再次以本地資深女舞者作為主體,提供創作平台,講述女性舞者的生...
[中] 從慢舞看「慢」的意義
文:蘇桔 天邊一彎蛾眉,夜照海上輕波,細浪疊疊,人潮陣陣,光格漫舞,王榮祿提椅子一張,從容進場──李偉能作品《慢舞:一些借來的》開場錄像、聲音與光,以及舞者的進場方式,都叫筆者喜歡。當動作放慢下來,感覺和感知都變得敏銳,思緒反而激盪翻湧。內與外、快與慢、長與短等強烈對比,不...
[中] 觀看聲音下寨 #44: 雙駐場計劃2024:以「過程」為目標的實驗空間
文:葉瑪 現在音樂和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提供當代音樂/聲音藝術實驗空間的「聲音下寨」計劃由2012年開辦至今已來到第44回。是次駐場計劃打開藝術形式的界限,與不加鎖舞踊館合作,讓他們的兩位舞蹈藝術家鄭雯娜和姜凱翎分別與以聲音或音樂作主要創作媒介的蘇恩霆和朱美璇合作。經過四個月...
[中]答舞者問/非關舞蹈祭2023—陳偉洛《Click》及李偉能《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文:俞若玫 舞蹈這個古老名詞一再被舞者打開,廣納新風景,評論何不也來一次邀請,跟讀者一場小小的紙上問答遊戲? 先來個熱身:煩把兩手合十,上下擦掌,暖熱後放在雙眼上(請放下眼鏡),好讓勞累的眼睛受熱放鬆。給一點時間。眼眶神經放軟,肩胛下沉,固有的概念界線,慢慢鬆開。...
[中] 到底要走到哪裡?——觀「從那裡走到這裡」有感
文:陳抒 《(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裡走到這裡」》對於這場跨媒介藝術對話來說是一個恰如其分的標題。猶如標題所指示的一般,女舞者楊怡孜蜷曲著身體坐在展覽空間的角落,赤腳,家常便服,短髮素顏,恰如其分展示出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樣子。演出開始之後,她沉默地保持這個狀態大約有一...
[中][ENG]舞蹈進入社區的兩個個案——以R&T(Rhythm & Tempo)和不加鎖舞踊館的「十八有藝」計劃為例
文:梁妍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2019年推出「十八有藝」計劃,以「區」為單位,由不同的藝團與該區的社區團體(如青少年服務中心、長者中心等)協作,招募公眾參與以不同表演藝術形式為主導的社區藝術計劃,至今已有四年。今年四月我採訪了R&T(Rhythm &...
[中] 聲音與動態的互動創作:「不加鎖」公開研習週工作坊
文:蔡嘉雯 「樂手的自我修養」研習工作坊/攝: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舞蹈與音樂的創作常被視為兩個層面:編舞和作曲家商討後各自創作,再將之結合成為舞台作品。到底舞蹈與音樂在創作過程中有沒有其他互動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怎樣體驗音樂與舞蹈的互動?表演藝術...
[中] 《互(換)玩》:網上互動的觀看方式和關於舞蹈的兩種影像
文:凌志豪 不加鎖舞踊館在疫情下表演空間消弭的困境中另闢蹊徑,開拓網路空間,策劃了《互(換)玩-舞蹈與錄像的互動實驗》,邀請分別來自舞蹈和影像創作界別的創作者創作影像作品,「建立同時解構有關舞蹈被轉譯成影像的各種關係」。觀諸計劃中的六部作品,大致可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舞...
[中] 在虛擬空間中交流:以舞蹈或書寫——記韓國X香港#DANCELESS Co-lab Project
文:李偉能 編舞 Minsun Choi 韓國X香港#DANCELESS Co-lab Project(圖片由李偉能提供) 不加鎖舞踊館將會在今年下半年舉辦首屆的「#非關舞蹈祭」,當中有兩個海外與本地的合作和駐地項目。其中一項計劃,是邱加希和我原本在去年出發到首爾,與當地的...
[中] 善——談不加鎖舞踊館「身體年輪」計劃
文:劉天明 「身體年輪」結業演出 《只想說……》/攝:周金毅(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語言是可以遮蓋身體真實的經驗,口裡說不,身體卻又很誠實。隨年月長大,愈是學會了說話,愈是懂得用說話出賣身體,身體毛病也逐漸出現,任憑怎樣說:「不痛」、「無事」,也逃避不了內在的感受。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