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舞」溝通?兩代人的一期一會── 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最終回「暮言.菁行」
文:羅妙妍 《現在.舞.分享》於K11購物藝術館地下中庭演出/攝:Hardy Cheung (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在躁動與沉默不斷較勁的世代,「溝通」是一門需要修習的課。 聆聽當下處境,感應身邊人的狀態,溫柔而堅強地傳達由衷的訊息,本應是種本能,但面對生活鋒利的挑戰,不...
[中] 寫在《五十九如一》前 ── 專訪泰國當代編舞家皮歇.克朗淳
文:謝嘉豪 照片由皮歇.克朗淳提供 關於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資深一點的舞迷,可能是由2008年的香港藝術節開始認識到這位來自泰國的當代編舞家:話說2005年,皮歇.克朗淳與謝洛姆.貝爾(Jérôme...
[中] 陸慧珊:百份百的搏盡無悔
文:藝文記 《考古》創作團隊排練/攝:《舞蹈手札》編輯部 陸慧珊(Vivian)的舞蹈之路不算特別平坦,比起其他同行甚至都要漫長:一次教會活動讓她首次接觸當代舞,並且從此深深愛上;本身並無甚麼舞蹈底子的她,第一次投考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時失敗告終,負面情緒自難避免。「當時可...
[中] 舞踏與卡達的鏡像交匯
文:梁偉傑、陳志芬 《窿人》過去曾在香港及日本上演,但一直都是單人舞作品。香港經過過去兩年的動盪不穩,編舞/舞者梁偉傑(Grad)覺得需要重新反思作品主題,遂邀請了孟加拉舞者Annesha BISWAS Agni聯手創作了《窿人.異》錄像作品,早前在靠邊站藝術節2021(A...
[中] 麥琬兒:無所畏懼,持續探索
文:藝文記 《由離分子》創作團隊排練/攝:《舞蹈手札》編輯部 由暫時放下專業舞團全職舞者身分,選擇走上自由身藝術家的道路;從非常純粹的表演者,進一步擔當起編舞的角色,麥琬兒(Natalie)正經歷其舞蹈藝術生涯相當關鍵的轉捩點。當落實參與「舞蹈新鮮人」系列、正式踏上編舞旅程...
[中] 《互(換)玩》:網上互動的觀看方式和關於舞蹈的兩種影像
文:凌志豪 不加鎖舞踊館在疫情下表演空間消弭的困境中另闢蹊徑,開拓網路空間,策劃了《互(換)玩-舞蹈與錄像的互動實驗》,邀請分別來自舞蹈和影像創作界別的創作者創作影像作品,「建立同時解構有關舞蹈被轉譯成影像的各種關係」。觀諸計劃中的六部作品,大致可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舞...
[中] 不敢評論的困惑——《我的無限舞台》口述影像舞蹈錄像
文:顏素茵 《我的無限舞台》/照片由藝造人才提供 「大部份的展能舞蹈都不好看。」誰敢說這樣的話?換成這樣說又如何?「大部份的芭蕾舞都不好看。」 舞者是殘疾人士,他的演出就歸類為展能或殘疾藝術(Disability Arts)似乎不太好說。如果舞者限制自身的身體條件編舞,作品...
[中] 《「舞・樂互碰 2021」階段展演》——從威權到觀照自我
文:格子 2021年「舞・樂互碰」來到第四屆,繼續為年青的藝術家提供表演平台,鼓勵以不同的藝術語言溝通實驗創作。今年兩組編舞家碰巧一白一黑先後出場,音樂風格迥異表現兩組藝術家的內心風景。曾景輝的作品明顯還是實驗階段有待發展,但有了劉靜的音樂、文字聲演和牆上投射的文字輔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