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跳進展覽劇場的《部落祭壇》
文:朱映霖 結合舞蹈劇場和部落文化展覽的演出,包含著豐富的創意及傳統民族風格的特色,讓觀眾置身於活動式的展覽當中,自由走動或隨意靜坐,欣賞多種關於祭典的民族舞。小劇場內的仿泥沙地及禾稈草的佈置猶如進入了異域的部落世界,穿上大地色系舞衣的四位舞者,靜坐在四角的小舞台上,看似柱...
[中] 兩門打開,歡迎進內
文:蘇桔 《闁 ─ 進內》開場前,一方光柱打在深色背幕上,尤如一道銀白色的門正開,歡迎觀眾進入兩位編舞的世界,她們將有關工作與人生的思考入舞,用舞蹈展現其思想沉澱與研究結果,是十分個人性的,卻也具普遍性,容易讓觀眾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及職場人生。 《闁 ─...
[中]《Living Up/噏 to Death》從死亡裡翻找關鍵詞
文:葉瑪 向來知道《Living Up/噏 to Death》編舞林俊浩擅長將舞蹈編排和其他劇場、多媒體元素糅合,舞台編排豐富;進場前先看是次演出宣傳文字,不意外地也是充滿訊息量,儀式、異境、靈魂與肉體、練習直面死亡⋯⋯眾多關鍵詞擠在短短數行,看來清晰明確,倒是看不出到底是...
[中] 女性之書 綿延常新——寫在香港舞蹈團《女書》之後
文:李夢 女書是記錄湖南省江永縣一帶方言的文字,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年歷史,是全世界唯一只有女性書寫的文字。所謂女書,綿延至今,已不限於女性文字,更拓闊為女性書寫甚至女性文化的一個面向,因其神秘,因其獨特,一直吸引眾多當代藝術家關注。去年十二月中旬,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香...
[中] 以鬼魂的故事重塑缺席的存在——淺評《異者之名Charlie》
文:陳志芬 2023年身在香港的我們有沒有對社會動盪及戰爭多了一番體會?《異者之名Charlie》這個作品似乎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這個議題。 翻閱以太舞踏劇場最新作品《Charlie》的場刊,看到「越南船民」、「北漏洞拉」、「紫色的煙霞、漆黑的火焰」等字眼,勾起港英政府時代...
[中] 兩門打開,揚外所見
文:蘇桔 「闁」,古時同「褒」,讚美的意思。新約舞流最新舞蹈系列以此為名,筆者以為是看中了漢字之形態,因為其交流計劃如同接通兩道門,香港與挪威的年輕舞者與編舞透過舞蹈排練、共同創作,得以連結、切磋、合作、演出,穿過兩道門通往兩地的觀眾。《闁 ─...
[中]《凝》——從武到舞(無)的身心凝合
文:格子 香港舞蹈團《凝》這作品源於為期三年的「中國舞蹈與中國武術之交互研究與成果呈現計劃」,藝術總監楊雲濤與舞蹈員透過長期專業的武術訓練,練習身心達致同步的連結狀態。楊雲濤在報章受訪曾表示,這個作品不是以舞蹈來呈現武術,反而是由武術來鍛鍊舞者身體感覺和表現狀態,然後「打破...
[Eng] The Black Deluge that Devours you: The “Rain” from Page to Stage
Text: Hazel S Chen Adapting a literary classic into contemporary dance is an inherently challenging endeavour. In the realm of...
[中]答舞者問/非關舞蹈祭2023—陳偉洛《Click》及李偉能《this work has three possible titles:》
文:俞若玫 舞蹈這個古老名詞一再被舞者打開,廣納新風景,評論何不也來一次邀請,跟讀者一場小小的紙上問答遊戲? 先來個熱身:煩把兩手合十,上下擦掌,暖熱後放在雙眼上(請放下眼鏡),好讓勞累的眼睛受熱放鬆。給一點時間。眼眶神經放軟,肩胛下沉,固有的概念界線,慢慢鬆開。...
[中]《和光同塵》中身體的有序VS失序
文:Yumi Leung 桑吉加新作《和光同塵》帶有末日般的整體基調,讓我想起其2019年作品《Re-Mark》,甚至其中一個舞段——舞者用身體搭成一座供人行走的橋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相較之下,《和光同塵》的舞台設計更為大膽新穎,背景也由香港的城市命運移至整個宇宙。創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