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從《遍地謊蜚》到《遺角》,看綽舞場的編創探索
文:陳瑋鑫 《遺角》/攝 : Ar Liu IG @arliugraphy (照片由綽舞場提供) 在城市當代舞蹈團跳出名堂的年青舞者麥卓鴻,離團後與友人成立了綽舞場,並出任藝術總監,先後交出《遍地謊蜚》與《遺角》兩齣長篇舞作。前者早在2020年10月首演,後者本安排於同年1...
[中] 身體教育,還可以怎樣?
文:劉天明 本來是就新約舞流的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的活動《暮言. 菁行》舞台演出寫評論,但我想多花點心思寫整個計劃的理念。因為,香港,又或者當下社交媒體屏幕主導的生活裡,都需要把「舞蹈」從技巧訓練中,提煉更多的精神養分。 《暮言.菁行》/攝 : Hardy...
[中] 詩化「規範」的迴旋——《拾憶遊》
文:Maze Chan 《拾憶遊》/攝 : Maximillian Cheng (照片由KALOS Productions (HK) 提供) 脫下鞋履,步進排演室,眼前景象陌生又熟悉。鏡子、扶把、手推車、意義不明的大皮球與滾軸──三位舞者圍成半圓,站在「佈告板」前如陀螺般慢...
[中] 稻田身體劇場《航》——關於孩子的鏡像神經元與藝術共鳴
文︰肥力 沒有統計過香港究竟有多少小孩在學舞蹈,但看見幾乎所有地區都有大量的教孩子舞蹈的課程,便知道必然有很大的市場。然而,除卻為了成為入讀更好學校的籌碼,及讓家長多幾分時間休息之外,在香港學習舞蹈,甚至觀賞舞蹈,對孩子還有其他意義嗎?舞蹈應該被量化及功效化嗎?很可悲地,答...
[中] 香港舞蹈團《九歌》演繹出色
文:聞一浩 香港舞蹈團與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合作的「自由駐:香港舞蹈團」項目,來到第二年,送上了三十年前由城市當代舞蹈團首演、本地著名編舞家黎海寧、譚盾作曲的經典作品《九歌》。這是《九歌》第四度在香港上演,演出的是由葉錦添重新設計服裝及舞台、2002年上演的第三次演出版本。這...
[中]「在桌底下飛翔」——看《二極引動》有感
文:程天朗 陰陽兩極,相互牽引卻又彼此調和,一男一女編舞,巧合地由各自選擇兩位異性舞者演繹作品,《二極引動》兩支作品又不約而同由物件引發想像而創作,一動一靜,剛柔互補。這次演出給我意料之外的震撼,是來自作品中英文名稱及內容介紹引發的想像與現實之落差。 《躺平》/攝 : Ah...
[中] 與世界共舞 與香港同行——從錢秀蓮舞蹈團作品《舞中生有》說開來
文:李夢 《四季 - 秋》/攝 : Jason Chung (照片由錢秀蓮舞蹈團提供) 香港著名舞蹈家、被譽為「香港現代舞奠基人」的錢秀蓮博士,入行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探索中國舞與現代舞、東方與西方藝術語彙之間的關聯與互動。11月20及21日,錢秀蓮舞蹈團在香港文化中...
[中] 港式十餸車仔麵──《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滿溢又跳躍
文:冰慧 《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攝:Eric Hong(照片由大館提供) 這個演出引出了我的淚…… 梅卓燕女士的新作《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情感滿溢,以非線性的邏輯深刻地描繪人與貓與城市之間的種種,活潑又難以捉摸,如貓。很多觀眾欣賞舞劇中千迴百...
[中] 無「獅」自通不得了——香港人的美麗與哀愁
文:鬈毛妃 香港人喜歡用「得意」來形容藝術作品,大概因為其實沒有人知道怎樣的作品才叫「得」。也難怪,觀眾追的是星味不是品味,亮點在打卡位而非觸動位,觀眾「得」的演出與藝術家心目中的「得」,大概在有社交距離措拖前就已經相隔很遠。 TS...
[中] 錯置/角色扮演/人工綺夢──二延體的三個短篇
文:冰慧 今次《二延體》把去年在康文署主辦的《舞蹈新鮮人》中的三個舞作搬上台面。畢竟中間太多變卦,有的編舞選擇依照原來的劇本,又有的完全轉換了情節。在現在的表演中,三位編舞都分別流露出當下不同的現代舞trend [1]。 場域時間性的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