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愛若有如果》
文:艾蕓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對上一次看陳偉洛作品是《{POV [TWINK / COUPLE (ASIAN) / EXPERIMENTAL]}》,定焦於情色互動的視覺運作。今次《愛若有如果》節斂意淫,只留有綺麗況味和蕩漾肉身。...
[中] 當食物具有表演性,從《品品》去思考食物與創作以及觀眾介入
文:Yumi Leung 陸肇欣〈吔你果份〉/攝 : Carmen So (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食」佔據生活之重,是一種最日常的經驗,當它被搬上舞台作為主題和引子,這種可展演性也揭露著食物與創作之間的關係,創作者如何將這些平淡無奇、習以為常的日常習慣,形成和觀眾溝通...
[中] 如何(不)玩,如何(不)動,如何說(不) 訪問三組舞蹈新鮮人及藝術顧問
文:羅妙妍 經歷了意外驟成常態的2020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之「舞蹈新鮮人」系列,計劃於今年年底展出三位青年編舞家的全新創作。既謂「新鮮人」,新在創作人年資或展出作品數量,鮮在通過創作叩問的急切與銳利──「新鮮」就是稜角,就是疑惑,就是不安於室。世道乖謬,風雨如晦,發問...
[中]三個藝術空間的對話 Three Art Spaces in Dialogue
[中]三個藝術空間的對話Three Art Spaces in Dialogue 2020年7月13日晚 小田工作室,太子 不加鎖舞踊館(Unlock):李偉能(JL)、羅雪芬(GL) 小田工作室:李漢廷(FT) 牛吉地:陳偉洛(WL)、李嘉曦(KH)、鄭雅茵...
[ENG]Reflections on Semiotics and Site Specificity: /bɪˈtwiːn/ (2020 live online version) by Chan W
/bɪˈtwiːn/ premiere in Belgium, 2019; Concept and Performance: Chan Wai-lok, Mariana Miranda;Photo: Heiwa Wong The world has been...
[中]淺評《/bɪˈtwiːn/》: 「between」在作品與觀眾
《/bɪˈtwiːn/》Facebook直播;編舞:陳偉洛、Mariana Miranda;攝:《舞蹈手札》編輯部 疫情蔓延的時刻,很多文藝活動都被叫停,藝術界開始尋求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下演出/排練/上課的可能,其中包括本地舞者陳偉洛及巴西舞者M...
[中]表演場域的轉向— 《/bɪˈtwiːn/》實體與虛擬
《/bɪˈtwiːn/》於比利時的首演;編舞:陳偉洛、Mariana Miranda;攝:Heiwa Wong 在疫情的陰霾下,爲避免人與人接觸,教學、工作、甚至演出都運用了網上平台,大家透過屏幕溝通、接受資訊。各種時間上的誤差與錯落,亦造成意義理解與詮釋上的差別。《/bɪ...
[中]觀眾如何參與藝術家的創作探索? 記「舞蹈共生」— 國際舞蹈藝術家交流計劃展演
「港」「意」 創新交流展演;創作研究:露娜.聖莉妮、伊蓮妮亞.羅曼諾、陳偉洛、洪俊樂、廖月敏、陸慧珊、邱加希; 攝:Cheung Wai-Lok 藝術創作是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藝術家應個人的藝術觸覺開始創作,當中需要深化概念、雕琢表演的形式結構、構作創作框架……...
[中] 用腦袋跳舞Dancing with Brains —《二延體》2019觀感
身體舞動就是舞蹈?舞蹈就要舞動身體?觀賞舞蹈是否就只用眼睛看?舞蹈動作可否觸及腦幹而傳達思辨與訊息?今年CCDC《二延體》兩個作品嘗試打破傳統舞蹈的概念、創作方法與媒介,身體與頭腦並重,展現本地年輕人對「舞蹈可以是什麼」的思考與探索。...
[中] 五支新作 看年青編舞的創作態度
自反修例運動開始,街頭出現不同形式的創作,如抗爭手語、在商場內圍圈的快閃行動、「長輩圖」文宣設計、抗爭歌曲創作等。三個月以來,時局每天在變,作為藝術家,筆者時時懷疑留在劇場創作的用處,有感做甚麼都無法對準當下,迷惘之時,卻一口氣看了「舞蹈新鮮人」和「二延體」先後登場的五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