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從慢舞看「慢」的意義
文:蘇桔 天邊一彎蛾眉,夜照海上輕波,細浪疊疊,人潮陣陣,光格漫舞,王榮祿提椅子一張,從容進場──李偉能作品《慢舞:一些借來的》開場錄像、聲音與光,以及舞者的進場方式,都叫筆者喜歡。當動作放慢下來,感覺和感知都變得敏銳,思緒反而激盪翻湧。內與外、快與慢、長與短等強烈對比,不...
[中] 看《謝洛姆.貝爾》之後的工作
文:俞若玫 其實演後評論文字是甚麼?文化消費最後一個環節?作為下一次消費的參考,還是知識分享,對不能重複的演出的某種紀錄?班雅明說過,評論的工作不是提供意見,而是透過批判分析去讓人找出自己的意見。[1] 容我以筆記形式,分享有關對作為藝術家及節目的《謝洛姆.貝爾》的思考。...
[中] 兩門打開,歡迎進內
文:蘇桔 《闁 ─ 進內》開場前,一方光柱打在深色背幕上,尤如一道銀白色的門正開,歡迎觀眾進入兩位編舞的世界,她們將有關工作與人生的思考入舞,用舞蹈展現其思想沉澱與研究結果,是十分個人性的,卻也具普遍性,容易讓觀眾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及職場人生。 《闁 ─...
[中] 兩門打開,揚外所見
文:蘇桔 「闁」,古時同「褒」,讚美的意思。新約舞流最新舞蹈系列以此為名,筆者以為是看中了漢字之形態,因為其交流計劃如同接通兩道門,香港與挪威的年輕舞者與編舞透過舞蹈排練、共同創作,得以連結、切磋、合作、演出,穿過兩道門通往兩地的觀眾。《闁 ─...
[中] 香港踢躂節十周年——香港踢躂如何走下去?
文:陳瑋鑫 不經不覺,R&T(Rhythm & Tempo)已經成軍十五年,作為本地唯一一個專注於踢躂舞發展的舞團,能夠穩定成長到今天,並持續以不同形式去推廣踢躂,著實不容易。而由R&T主辦的香港踢躂節,今年也迎來了第十屆,亦是自2019年後,再次可以在劇場內實體與觀眾見面...
[中]你看到了甚麼?——淺評「續‧舞」系列:《無眼睇》足本版
文:程天朗 2019年於葵青劇院初看「舞蹈新鮮人」三個作品之一的《無眼睇》,我驚歎於編舞的創意和舞者的勇氣,以及彼此之間的信任。作品意念突破我對裸露的固有想像:四個戴著奇特面具的全裸舞者,在佈景簡約的台上舞動,肉體與音樂的碰撞產生的化學反應詭譎又單純,舞蹈訓練背景的身體跟不...
[中]《如影》:女性肉身的經驗和情感之旅
文:陳抒 舞蹈《如影》取了個很有詩意的名字,令人第一想到的是「如影隨形」一詞。甚麽是影?隨甚麼形?是記憶、情結,還是身份?看場刊介紹說:演出者都是女性,影是生命走過留下的痕跡,而形是肉身,「舞影如歌, 如故, 如事」。看來編舞是想從身體的物質性歷程出發,去體察和回味被湮埋的...
[中]狂人派對——一群被生活馴化的獸
文:葉瑪 誰是狂人?狂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概念,社會體制定義了何謂正常,而對抗這種正常少不免就會被看成狂。魯迅1918年寫了一本《狂人日記》批判社會,裡頭的狂人認為社會人際關係充滿虛偽和欺騙,但無法跟著社會而走的痛苦逐漸地讓狂人失去理智,產生更異常的想法和行為。上百年之後,編舞...
[中] 如漣漪般的舞蹈
文:賴閃芳 《幻夕記》 / 攝:Mr. Ng(照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幻夕記》的文案已開宗明義指出,藝術家王志勇旨在「創造了一個讓觀眾可安於覺知的空間,讓腦袋潛遊心流,在神馳之境放空」。縱邀請了兩位舞者參與,在筆者看來,舞蹈與燈光音樂舞美等等的關聯較少,似為錦上添花...
[中] 剖開被馴服的身體:評新約舞流《馴悍記》
文:黃寶儀 《馴悍記》/攝:康彥博 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一個潑辣且個性張揚的女子,被馴化成符合婚姻市場期望的溫順模樣,正是莎劇《馴悍記》的主軸劇情。在鼓吹女性自主的現代社會,新約舞流在改編原著時,採取簡約、詩性的方式,並跳脫出原有的性別框架,轉而將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