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光‧映‧物‧動‧聲‧移——以身心扣連斷續的思緒列車
文:葉智仁
《Train of Thoughts 2023》是綽舞場第二次與新晉編舞共同開創作品及建構演出機會的平台。今屆帶來的「無盡思緒」,由「五卡的當代舞列車」扣連而成,共通點是表達人生存與生活於社會的議題。從意義的消失與尋覓、心理的困頓到社會權力的批判,都在燈亮燈滅間藉簡單的佈景及道具裝置進行探究。
首車卡裝載了兩門兩桌,六位白衣舞者穿梭其間迅速流動,門內門外的進出進入,桌上桌下的肢體翻滾,似是主動選擇,卻又似身不由己。這支由黃耀權編舞的《TOM》,借助燈光的明暗變化區隔舞台空間,並營造出冷酷的氣氛,特別是後半部分利用從台後投射出來的強烈逆光放大情景渲染力,產生了很好的烘托效果。略遜之處可能是編舞與燈光師在走台綵排時,未有足夠時間探討燈光呈現方式的細節,配合上仍覺有進步空間。
綽舞場《Train of Thoughts 2023》/攝:Kelvin Mak(照片由 綽舞場 提供)
劇場人許真負責第二卡,以前瞻的視野駛進末日的焦慮。他編的《Babies’ Breathing》描繪嬰孩從出世一刻開始,躺在地上磨蹭地板而立,到各人相互戲弄,及至成長中爭奪呼吸新鮮空氣的資源,顯示著人性在環境變遷中的扭捏。他和三位女舞者怪誕的舞衣和律動姿勢,感官上經營出肢體語言在舞蹈創作中的趣味。舞蹈場景交接的設計,是救贖瞬間的編排未及完善,還是刻意的斷裂,值得斟酌。
第三卡是趙加雋的處女作《The Process…》,它充滿「非日常性」的特質。五位舞者雙手上的黑斑紋和各種各樣的手部動作,配合個人或雙人互動的身體平衡方式,交織出達成某種結果的過程。例如,有一女舞者緊抱著男舞者全身橫躺在地卻微微昂起的頭顱,像拖拉屍體般慢慢倒後行,而男舞者則以左右腳尖交替一步一步配合這個移送過程,全然是人與人互相依賴而追求目標的呈現。若說第二卡的舞者行動是直接對生存的提問,第三卡則恰似面臨沒法定義的生活片語,持續以舞蹈詞彙反覆思索。
大約八呎直徑的透明大膠波是第四卡車的標誌式道具,也是用來代表內心被封鎖或被強制保護的符號。魏安莉編的《沫 THE BUBBLE》,藉著四位舞者通過多重的雙人舞跳出處理情感的不同行為,當中不單有男女情愛的追逐及撇棄,也有困在膠波中的獨舞(象徵女主角的感受或靈魂)與自身對話的糾纏狀態。禁錮在軟磨磨的膠膜裡,深陷於欲移難移的步履間,編舞把內心情緒掙扎的痛楚對比外在雙人或三人的衝突和妥協,心靈在待破的泡沫中,讓觀眾直面最後一抹溫柔的難過。
綽舞場《Train of Thoughts 2023》/攝:Kelvin Mak(照片由 綽舞場 提供)
張煒彥和林凱鈴共同創作的《HIDE》是尾卡車,道具是幾張椅子和一件毛茸茸的奢華大褸。五位舞者配合音樂的鼓點、節奏、隊形及左右上下的循環空間運用,交會出一段段帶半點百老匯歌舞風格的故事分鏡。這支舞表演能量的引爆點,奇妙地落在張氏那把及肩的頭髮向後用力一撥的動作。他展演出追求地位者的驕恣,在光怪感中叫喚觀眾留意權力隱藏在哪兒。是知識?技藝?手段?還是資源?
資源非萬能,也不能沒有。綽舞場從去年的自家黑盒,移師到今次的上環劇院鏡框式舞台,投放的金錢固然多了,卻讓作品的構思在燈光、音響及劇場效果上有更多發揮的空間;而在推動藝術交流方面,作品的遴選過程加入了公開徵求計劃書,令某些屬實驗性但有潛質的意念得以孕育。同時,也協助了一些缺乏藝團聯繫及知名度的本土藝術工作者發展其職涯。這班「思緒列車」的開行,值得支持和鼓勵。
綽舞場《Train of Thoughts 2023》/攝:Kelvin Mak(照片由 綽舞場 提供)
《Train of Thoughts 2023》
綽舞場
《TOM》編舞:黃耀權
《Babies’ Breathing》編舞:許真
《The Process…》編舞:趙加雋
《沫THE BUBBLE》編舞:魏安莉
《HIDE》編舞:張煒彥、林凱鈴
評論場次:2023年10月6日 20:00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
葉智仁
香港舞評及劇評人,現為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