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疫情下的舞蹈教與學
文:劉天明
「停課不停學」可以是2020年疫情之下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口號,但學要怎樣學?教要怎樣教?已經令人十分困惑。上網在家學習吧!但,要怎樣才能評定一位學生合格呢?筆試,還算可以考核一位學生認知有多少、解難能力有幾強,只是立體的身體不由得從影印機覆影壓平,莫非大家也只能夠跟普羅大眾一同上YouTube找教學影片練習就可以?疫症影響全球,美國、英國、荷蘭、澳洲等地方的舞蹈教學,都一樣受到社交距離限制,香港演藝學院,是本地唯一提供大學專業舞蹈培訓課程的機構,他們又有甚麼方法對應如此嚴峻的挑戰,去肩負培育未來舞蹈家的使命呢?
「Blessing in disguise」, 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女士(Anna)是這樣形容突然停止面對面教學的日子。或者,在局限之中,會創造更多的可能。她指,疫情停課期間,最需要照顧的,其實是老師和學生心理上對網上學習的觀感。網上講授書本上記載的知識已經夠困難,何況那會是有關身體的覺知?老師從自己身為學生學習到成為老師去教課,全部都是面對面真人上陣,就算2018年學院為騰空時間給學生鍛練肢體,將部分舞蹈科學的學習轉用網上混合模式授課,老師和學生都抱有很大懷疑。2020年1月香港的疫情問題愈趨嚴重,其後全港大中小學都因而停止面授課堂,這反而提供了一個黃金機會,去開發本來已經投入了的教學資源。
照片由香港演藝學院提供;攝 Photo:李偉良 Lee Wai Leung
網上授課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學習期間,總會有點想偷懶的日子吧?紐約剛剛於10月頭推舉了十位最具影響力的教師[1],當選的教師們都異口同聲認為要跟學生在網上保持緊密的溝通是最大困難。網上教與學,就算是自我管理能力再強的人類,都會有屏幕疲勞。時間表的穩定性屬長遠策略,是對老師和學生精神心理上的安撫,但由於2020年9月的疫情狀況仍然嚴峻,新學年面對面復課要審慎處理。舞蹈學院先把適合網上授課,且知識性較重的學科搬到學期初,並把原來一小時至九十分鐘不等的舞蹈技巧課,延伸至兩小時,名叫「Technique Plus」。Plus,延伸開來的三十分鐘,Anna鼓勵老師們擺脫以往不論是風格還是形式的規範,重整一下,培育一位優秀的舞蹈藝術家,配合著身體的,還有甚麼值得分享和討論。2020年10月新學年,每一位學生的上課時間表,有連續十六星期的課節安排,而且會詳細地列出哪些課堂需要線上實時同步上課,哪些課堂可以線下隨自己安排完成,把一學期裡面的學習時間變得一覽無遺。
為了鼓勵學生持續地鍛鍊身心,學院邀請老師們拍攝了合共二十六節二十至五十分鐘的身心條件訓練短片,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照顧學生在家的生活狀態。但回顧過去幾個月的教學進度,老師們明顯知道,有關舞蹈風格的訓練仍存在好大局限。
雖然說有危機即是有契機,但是對於舞蹈這個本身需要充分空間去穿梭流動的藝術形式,香港的蝸居就是最大局限。芭蕾舞培訓的系統本身比較直立方正,但要在斗室角落找到一條可靠的扶把,已經可以是大問題。何況,接觸即興,舞伴身體的有機性,那些交換重心的訓練,又或者聆聽對方的敏感度調校,是不能夠被任何死物所替代的。然後,老師想到了用家居的走廊進行身體需要移動的練習,鼓勵家裡可以用得到的道具傢俬都盡量運用到。但,家裡除了是滿室日常用品,還有同住的家人。你「study from home」(在家學習),家人也「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而且狹窄的不只是方寸地方,寬頻都變得不流暢。
疫情期間,學生在家練習,偶有出現受傷情況,這對於嚴肅強調舞蹈安全的Anna而言,很不能接受。學院舞蹈室配備的,是專業優質的彈跳地板,學生是沒有能力在家建設一套一模一樣的環境,有的家裡是瓷磚,也有的家裡是木板,先不再深究有沒有不平順的接駁位置。學院就是連這個條件都照顧到,新學年四級的學生每人都可以借用一塊一米乘兩米的舞蹈地膠,帶回家裡使用,把在家練習的風險降到最低。學生只需要在畢業時才把地膠交還,在未來還未算很明朗的疫情狀況底下,學院也把一大網上學習的問題解決了。
自上任舞蹈學院院長後,Anna積極跟老師小步子探索網上教學的可能。她了解到學院本身經已添置了一系列器材,但未完全地向老師們介紹過。於是,她從介紹器材開始,鼓勵老師們自主開發小型教與學研究,嘗試運用不同器材幫助及促進學生學習。目前學院有兩個舞蹈教室,經已配備了完整的Panopto攝錄串流系統,老師可以同時間從屏幕上見到同一空間的前鏡頭、兩邊側鏡頭、四邊側角及高空廣角,立體地了解學生身體在不同視角的活動。這套攝錄串流系統本來未有被廣泛運用,但在疫情期間,正好打開了教與學的想像。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學院可以邀請海外藝術家製作編舞,藝術家們都可以有部分時間以遙距方式跟學生們排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主修舞蹈的學生,也趁疫情期間重新建立學習的體驗[2],部分高年級學生指,由於疫情推動更多國際級老師於網上公開授課,他們亦因此而增廣見聞。香港演藝學院的舞蹈學院,也正著手探索,未來與國際級芭蕾舞團同步網上練習的可能。
照片由香港演藝學院提供
疫情下的另一種學習模式
不過,當老師們和學院都在努力繼續推動教與學的時候,學生們的接收又會真的有如預期之內嗎?在家自學,在家工作,當一家人所有事情都必需要在同一空間完成的時候,家人在上課的時候學習怎樣避開鏡頭,學生要把平板電腦搬左搬右去遷就位置。相比起特別為舞蹈練習而設計的工具,包括彈跳地板、扶把等等,都顯得家裡的不完美。實時學習,網上串流聲畫不同步,對於講求動作與拍子精準的舞蹈來說,Zoom課堂,對於學生接受的一方,可以是大災難。跟剛剛開始第四年課程的Fred,和剛剛今年夏天畢業的Joanie和Michelle討論過,這個「停課不停學」的2020年,有點虛幻。
學習不是只關於那些知識,而是問學。一個群體,互相切磋較量。師生的關係是需要有一定的溫度,而不是冰凍的屏幕。網路學習平台即時串流只能容納一把聲音,課堂變得相對單向,不太熱鬧。技術上,有些老師可能要找方法播放片段都有點難。更重要的,課堂只是輕輕一按個紅色結束掣就是結束,心理上不太怎樣舒服。
Fred於十五歲開始接觸舞蹈訓練,立志到專業舞團當全職舞者,對於剛剛停止面授的幾個月,挫折感十分大。他明知自己相比其他人都要遲開始專業訓練,希望把握在學期間努力補足。疫情停課期間,雖然不能夠跟老師面對面溝通,但也很珍惜私下互傳訊息交流。對他來說,能夠置身老師面授的課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老師能夠即場示範那有關傳統芭蕾舞的動作和審美觀,舞蹈過程甚至本來就不是單純屏幕上所看到的外型,是有關背後的要求和準則。一舉手,一投足,都很難靠網上平台完整地傳遞交流。疫情期間,他上網上課堂,難得借到朋友的舞蹈教室,但聲畫不同步,很困擾他的練習。後來也只有靠聽老師示範頭一個八拍,然後跟隨著,關上聲音自己默想音樂拍子。沒有旁邊的同學可以隨時參考,Fred在技術困難重重的網上課之中,培養了自學精神,和堅持繼續練習的決心。
對於畢業現代舞主修的Joanie來講,學院的學習生活,強調跟不同學科的老師和同學交流合作,不同領域的跨越,反而更是開眼界,建立屬於藝術家本身的條件。自問自律性不太高的她,趁疫情期間回想起過往在校園裡面跟老師和同學一起拼搏,經常朝九晚十一地享受學習生活;留在家裡,反而缺少了繼續鑽研的熱情。不過,她會趁空閒的時間,多看經典的電影,又參考一下其他不同藝術媒介的創作,身體雖然是運用得少了,但更加珍惜會跳舞的時光。
同樣要畢業的Michelle,趁疫情開始多了去兼職補習和教琴。她想畢業之後從事藝術行政的工作,而學習歷程經驗最深刻的,是學院提供了專業的製作機會,讓她能夠從實踐當中,豐富日後工作的可能。問到有甚麼課堂元素是網上課最不能夠取代日常面對面的?「Touch。」老師的觸感。身體皮膚畢竟是靈敏的,更別說舞者的身體,要是不夠靈敏,都需要好好地訓練。舞蹈本來就是一個非文字的溝通形式,那觸感蘊藏著的溝通意涵,也真的非靠親身接觸不可。
莫講舞蹈教育,如今連當代的表演藝術也因為疫情擴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新常態裡面,日常劇院形式的演出仍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但是屏幕上的舞蹈、跨界別地創作,已經大行其道。澳洲Dance Magazine多位受訪的舞蹈家都提到,科技的應用不論在舞蹈教育還是創作都將會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3]。就在裝備未來的藝術家之時,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已經準備好2022年開展全新的課程框架,再也不純粹以中國舞、芭蕾舞或現代舞的舞蹈風格分類;在第二學年開始,要求學生選擇主修舞蹈演出或編舞,鞏固學生舞蹈技巧之餘,回應現時全球的專業發展趨勢。緊隨舞蹈演出及編舞兩個主修,未來學院期望再開拓例如舞蹈教育、舞蹈製作等主修範疇,讓老師和同學都具有充分的能力,去面對一切未知的可能。
照片由香港演藝學院提供
[1] 由Laura Newberry撰寫的文章「These educators show what it takes to be named ‘teacher of the year’ amid a pandemic」於2020年10月2日刊登(摘於2020年10月8日) ;網址:https://lat.ms/3iSOjHT
[2] 由Beth Etter撰寫的文章「Dancing in the Pandemic」於2020年4月29日刊登(摘於2020年10月8日);網址:https://bit.ly/2SKiiHd
[3] 由Lauren Wingenroth撰寫的文章「How Can We Radically Reimagine the Dance World Post-Coronavirus? 」 於2020年4月16日刊登(摘於2020年10月8日);網址:https://bit.ly/30YqS9Z
==
文:劉天明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及教育工作。曾任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署任校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舞蹈及跨媒體藝術小組委員,2017年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傑出人士,致力推動青少年創意藝術教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