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以武入舞 — 談《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

傳統武術,無論是東西方什麼門派,除了其技術之功能性,其本質跟舞蹈的廣泛定義相差不遠,兩者都是以身體在空間的律動去營造美感。剛好最近的兩個免費戶外節目《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皆是先讓舞者習武,再糅合當代舞步,排成新作,不過前者以西洋拳入手,後者則啟發自廣東的舞獅技巧。

《極限重塑》一拳打破刻板 今年九至十月由不加鎖舞踊館策劃的社區文化大使計劃《極限重塑》,分別提供了結合體能與拳擊訓練的工作坊,以及以拳擊擂台作為演出舞台的巡演節目。就著這特別的創作素材與背景,《極》的巡迴演出並沒有選擇到公園、商場等常見的戶外公眾空間巡演,而是實地去到拳擊訓練場或臨時搭建的長形演區上演。

本人先後於富德拳館位於觀塘工業區的分館,以及灣仔動漫基地的露天廣場,各看了一場《極》的巡迴演出。這個長約一小時的演出,呈現了不少都市生活的忙碌掙扎,可以理解成社會上不同男女每天為工作奔波,然後在刻板的營營役役過後,一一通過身體鍛鍊,重新裝備自己

1. 《極限重塑》,編舞:丘展誠、李健偉。 攝影:周金毅

編舞丘展誠與李健偉將所有演出部分都設定於擂台上呈現,所以在拳。館演出時,舞者上落「舞台」時都要跨過圍繩,才能登上「戰場」,但編舞並沒有刻意在作品中加入大量拳擊動作,取而代之的是引進一些身體/肌肉鍛鍊的運動式,以及需要眾人合力專注去完成之疊羅漢表演,把焦點放在個人肢體的重塑與挑戰多人合體的極限動作上。雖然拳擊在整體演出中只算是其中一個身體鍛鍊的元素,但兩位編舞在演出正式開始前,都不忘邀請觀眾們一起作揮拳練習三分鐘,與一眾舞者一起暖身,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互動設計。

《當代宗獅》的無獅勝有獅 至於《當代宗獅》是今年新視野藝術節於葵青劇院各場地進行的節中節「微藝進行中」的一個項目。本地資深編舞家楊春江,一連兩個週末於葵青劇院大堂及露天廣場上,分別帶來了當代四人舞、高樁舞獅、戰鼓陣及龍獅匯舞四個不同節目,主要安排在「微藝進行中」各主要演出節目之開場前或散場後的時段上演,本人於第二個週末看了首兩個節目。

2.《當代宗獅》,藝術總監/編舞: 楊春江,舞獅: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聯合編舞/舞者:毛維、黃翠絲、曹德寶、李匡翹。

相片由新視野藝術節提供。

其中在大堂內上演的當代四人舞,三男一女舞者,從把玩葵扇與鼓棍這兩件舞獅常備的道具開始,互相追逐爭奪,再發展至一些翻騰跳躍,並將舞獅中的一些動作元素及平衡技巧轉化,組織成一段十分鐘的動作盛宴。當中我尤其欣賞舞者們以獅藝表演者常用作伙伴間支持與聯繫的腰帶,用作跟舞伴的拉扯與抽轉等平衡及動作之輔助工具,做出一些高難度的連環動作,感覺新鮮。而跟楊春江團隊合作之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也有派出學員表演高樁舞獅,讓觀眾能夠一睹傳統的獅藝表演之餘,也可跟當代舞者演出的四人舞作參照。

其實,不少當代舞蹈家都愛嘗試以武者的動作元素融入舞蹈創作中,冀能碰撞出更多舞蹈新面貌。上述的當代四人舞段落,據悉稍後還會再加以發展,期望將來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武術元素挪用與轉化,一新耳目。

= = = = = = = = =

陳瑋鑫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現職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

《極限重塑》 評論場次:2016年9月25日,上午11時;2016年10月1日,上午11時 地點:富德拳館(觀塘A分館)及灣仔動漫基地(露天廣場)

《當代宗獅》 評論場次:2016年11月12日,下午3時45分、下午4時50分 地點:葵青劇院大堂及廣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