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香港藝術節2017預覽:文學起舞 — 與《西西利亞狂想曲》編舞家對談

1. 《西西利亞狂想曲》三位編舞:(左起)黃碧琪、黃俊達、藍嘉穎。 相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香港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希望來年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中呈現以文學為起點的作品,讓舞蹈與文本進行對話,遂尋找不同年輕編舞和劇場工作者,從三篇文學作品—董啟章的《西西利亞》(下稱《西》)、潘國靈的《不動人偶》及《兩生花店》中任擇其一,誰料三位編舞—藍嘉穎、黃碧琪和黃俊達都不約而同選擇以《西》為藍本,改編成為舞蹈劇場作品。《西》講述男主角愛上服裝店櫥窗內的模特兒人偶,並與短髮女店員和同事安琪利亞的關係。

訪問者:小西(西),香港資深劇評人 受訪者:《西西利亞狂想曲》三位編舞 - 黃俊達(達)、黃碧琪(黃)、藍嘉穎(藍),

西:為什麼改編董啟章的《西西利亞》?

達:有趣的地方在於故事以男性視點去找尋「定位」的慾望—不論是對於美的定義和期望的追尋都是有趣的。儘管知道在故事中段西西利亞說話的部份是男主角的幻想,但從虛構中創造現實的思維是引人入勝的。而且,背後探討「美」這個課題也很深刻,如果每個人也是跟隨一種世俗的審美,便會失去自我,變成死物一樣。

藍:董啟章感性的文字裡有創作空間讓自己自由想像、發揮。我覺得一個人愛上了「物」,而另一個扮演「物」的人去給傾慕者回信這件事很浪漫,我很容易便投入了角色。面對原小說幾個開放的結局,想繼續創造另一結局,延續想像。

黃:在小說裡面看到很清晰的社會架構,每個人都代表一個階層,人人心裡都總有一個秘密。放諸香港社會而言,有甚麼人可以接納這種個人的秘密(例如戀物癖)?這次會集中以「我」和同事安琪利亞來延伸故事,西西利亞反而會花較少筆墨。

西:今次的改編(藍嘉穎《透明人間》、黃俊達《輕飄飄》、黃碧琪《太平山街71號》)將會從小說哪個地方切入?在舞台處理上將會有何獨特之處?

藍:在閱讀期間,因為發現小說經常描述男主角坐在咖啡店等待直至對街服裝店員關上「鐵閘」,和隔著「玻璃」櫥窗觀望西西利亞,所以對這兩種物質特別有感覺,尤其「鐵閘」的聲音。初步很希望加入這兩項元素,想過以投影機將一比一的人像投射在玻璃上,但對此構思仍有保留,因為想避免太直接讓觀眾知道情節。還有就是小說中對重複技巧的運用,這跟舞蹈相當相似。

黃:我和藍相反,希望觀眾知道故事。「太平山街」位於上環一處有許多咖啡室、精緻的服飾店的地方;而「71」作為一個對香港人重要的象徵,希望觀眾思考「七一」後的社會和自我定位。這次以一男一女的關係反映宏觀的社會現象,希望在舞台可以呈現一個很細小的空間,讓幾個角色相遇、發展。

達:重點會放在「身份」,不論任何人所追隨的「身份」的建構。例如某一種行為、衣著、美的定義,無一不是被社會建構出來,人卻不自覺地跟著主流走而不自知,這種「身份」的「建構」是很可怕的。男主角正正想從自己的幻想中尋找出路。

2. 小西與三位編舞進行訪問。 攝影:Tony Mok

西:近年劇場界有不少改編文學作品的嘗試,你們對於這個現象有何看法?文學與劇場是相當不同的媒界,你們認為讓兩者對話有何特別之處?期間又有什麼特別的困難?

達:我喜歡「詩」呈現的畫面所創造的空間,和身體的空間有很多碰撞的可能,我過去的作品曾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作為藍本,是很有趣的。困難大多在於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手段是否有效,也是個人的造詣吧!

黃:在想舞蹈本身是否不足以表達內容,所以需要其他載體,諸如文本來「支撐」。文學的具象可以幫助舞蹈的感覺,讓舞者「抓緊」情緒。

藍:困難在於如何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立驚喜,引導觀眾到文本以外未知的領域。

演出資料:

香港藝術節2017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

《西西利亞狂想曲》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2017/3/18(8:15pm) ; 2017/3/19 (3pm) 節目詳情: https://www.hk.artsfestival.org/tc/programmes/hkjc-contemporary-dance-series/

= = = = = = = = = =

小西

香港資深劇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董事、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社群藝術團體「全人藝動」副主席及發起人、「四圍講古」成員及「正念文化」核心成員與發起人。

Related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