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舞鬥》實驗中有驚喜
今屆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的節目三《舞鬥》,共有七位編舞。雖然節目一及二今年已走了不同的方向,但《舞鬥》形式依然是各個編舞自由發揮,創作一個十五分鐘以內的短篇。與往屆相比,今屆編舞勇於實驗,而且出來的七個作品取向都相當不同。
《並不只有我》音響設計/ 現場音樂:(左)姚少龍;編舞及舞者:(右)李偉能 攝:Henry Wong @ S2 Production
上半場是四個獨舞。李偉能的《並不只有我》其實有兩個表演者,除他以外,還有負責音響設計和現場音樂的聲音藝術家姚少龍。觀眾入場時會見到多部舊式錄音機在地上,而李偉能則坐在觀眾席,演出過程中姚少龍逐部拾起錄音機,追著滿場舞動的李偉能並即場錄下他的說話(數一至十),笑聲與呼吸聲。作品探索聲音與現場演出的權力關係。而呈現出的是聲音的強勢—不僅錄音的過程李偉能是完全被動,彷彿毫無反抗能力,甚至他的動作像被播出的即場錄音所牽動,而最後姚少龍坐在李偉能開場時所坐的位子,更穿上他脫下鞋子,信息清楚強烈。
其他三支獨舞都以自己的身體去研究不同的主題。莫嫣的《你很美麗》是一次頗大膽的嘗試—十多分鐘一直在原地跑,而以不斷重複且從未間斷的上肢動作來展示她對生命的想法,也可以說是對夢想的追求。整個作品很乾淨,在《聖母頌》音樂中滲中的是醫院心跳機的聲響。由短促至長響,然後再重新開始,可見她是想以一個較樂觀的方法作結。而肖呈泳的作品《?》,她說主題為物質與慾望,但觀眾只看到動作與音樂的緊密聯繫,雖然氣珠紙的運用,令現場聲效多一層次。不過,在動作中其實並不怎樣看到主題的展現。至於曹德寶的《順》,開始得十分流暢,也看到他不同動作的技巧來源,用上李小龍的訪問聲帶也是恰當。但或者可用的元素太多,以致他所思考的問題:如何將各種動作元素匯合,成自己一套的風格,似乎仍未能理順。
《900"》編舞:白濰銘;舞者:(左起)余曉彤、陸慧珊、潘振濠
攝:Henry Wong @ S2 Production
下半場的三支舞又各有探索。白濰銘的《900"》玩的是如何在規限中創作,以三位舞者與三個網球,玩時間的限制(九百秒是十五分鐘,大會定下演出長度的限制),玩舞蹈語彙(在框框內可以有甚麼變化),玩即興和合拍,是個不錯的小品,但或者可以對「規限」與創作的關係有更深入的探討。曾景輝的《叁角厝》講家暴的影響,野心較大,但要在十五分鐘表現這個比較複雜的故事並不容易,兒童舞者也較難掌握某些情緒和心理狀態。由廖月敏創作的《壓.觸感》是全晚實驗性最強的一個,雖然不算很成功,但構思相當有趣,將兩位舞者置於生粉漿的方框內起舞,黏在舞者身體四肢的粉漿,延伸了舞者的動作,舞者停頓間也形成雕塑的感覺,是很特別的嘗試。希望她繼續發展這構思。
七個作品有探討形式,有發掘身體可能,也有對自我風格的探索,是一次創作頗見多元的《舞鬥》。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舞鬥》
李偉能 《並不只有我》 肖呈泳 《?》 曹德寶 《順》 莫嫣 《你很美麗》 白濰銘 《900"》 曾景輝 《叁角厝》 廖月敏 《壓.觸感》
評論場次:2017年2月24日 20:00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