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火龍傳說》舞出傳統與精神
攝:李國平
香港舞蹈聯會在2月18,19日上演了大型舞劇《火龍傳說》,我看了首場。
舞聯的演出跟職業或個別業餘團體的節目不同,主要在於其是由多個舞蹈團體參與,既有職業舞者,同時亦有業餘舞者,年齡亦包括老中青。要策劃這樣一台節目讓眾多單位都能參與,很不容易,但《火龍傳說》在這限制下依然做到熱鬧可觀而又具重心,可見總導演羅耀威的組織與處理十分成功。整個舞作隨着故事發展,展現了不同元素的中國舞特色,並且在羣舞外塑造出三位角色:阿龍、阿嬌和蛇精,令《火龍傳說》更為扎實,而舞者水平亦相當好。
通常這類節目舞者眾多,以往多見舞者堆滿舞台以示實力,但不少是佈景板。然而這個作品在編排上很有心思,不但讓眾多參與者可亮相,而且都有得發揮。這先得一談《火龍傳說》的構思。源於羅耀威小時候中秋節在太坑觀火龍的回憶,舞作分為五場:〈詳和的大坑村〉、〈阿龍和阿嬌〉、〈蛇精狂風作亂〉、〈香火驅瘟〉及〈火龍騰空〉,分別介紹火龍起源地之鄉情、一對村民戀人、蛇精作惡害人,求神以香火驅瘟及演變為舞火龍的習俗。故事易明不複雜、情節通順流暢。在這主題下, 每節均由不同編舞和單位負責(亦有負責多於一節)。在這個編排下,每場至少有一個主導舞蹈,如場一的花燈舞、節慶舞,場二的木屐洗衣舞和媒婆舞、場三不同的蛇舞、場四的求神香火舞及場五之燈舞和壓軸的火龍舞。每場的編排都很平均且有獨立主題和重點舞,編舞與舞者自然有發揮。
演出的另一重點,花燈舞、節慶舞或香火舞大同小異,但由不同人編排和演出,反而可以在頗局限的條件下看到當中的不同處理。這點反而提升觀賞角度。在這大故事下,編劇創造了阿龍阿嬌和蛇精的角色,令獨舞、雙人舞或三人舞在不同場口出現,大大增加舞劇的吸引力。男女主角貫通成個作品,帶領觀眾去看故事和情節的發展外,其實就是讓觀眾去欣賞其舞蹈的精粹,同時亦在引領觀眾去看十分重要的群舞。在第二、三場飾主角的兩位舞者岑智頤和唐鑫不少獨舞和雙人舞,還有演男蛇精的簡家麒、也有相當重的篇幅,尤其獨舞,另外他與岑智頤在場三的雙男子舞中都凸顯男舞者的剛陽動作,相對唐鑫的柔巧,角色的設計和分配很恰當,舞者演出了不同角色的性格。三人之演出水準十分高,不弱於職業舞者。
對於羣舞,則很難以同一標準要求,但大部分舞者依然有很不錯的表現。其中場三的蛇舞與壓軸的火龍舞都編得好。由蛇精獨舞到女羣蛇起舞作亂,形態動作頗有新趣,兒童蛇精張牙睜目亦有氣氛。壓軸的火龍舞由一眾女舞者(當中有一男子)穿上紅衣喻火龍,編排不用龍形道具輔助,單憑節奏與動作來展現火龍的精神,最後以一招身體擺動來做出火龍形態,配上音樂,意氣高昂。這舞有創意之同時,多少亦象徵了民族的奮鬥精神,把純傳說習俗的故事昇華。舞聯這個大型舞劇顯示多方的努力和合作,《火龍傳說》舞出傳統與精神。
===
鄧蘭
專業舞評人及專欄作者。
《火龍傳說》
導演:羅耀威
作曲:陳能濟
劇本:施揚平、羅耀威 |
編舞:羅耀威、何皓斐、湯樂、黎少玲、霍敏儀、洪祖冰、李佩佩、張秀芬、范慶安、陳軼、唐鑫、岑智頤
評論場次:2017年2月18日20:00 葵青劇院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