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創實驗室」—「轉變」進行中
「共創實驗室」主持、參加者及觀察者合照。攝 : Ryann Chan
2017年1月9日一早,十四個藝術工作者齊集於城市當代舞蹈中心(CCDC)舞蹈中心七號舞蹈室。他們來自不同背景,曾接受不同的身體或舞蹈訓練,從傳統舞蹈、流行舞蹈、街舞、劇場身體訓練、甚至舞踏都有;他們有的還在學、有的剛畢業、剛開展舞蹈事業、離開專業舞團不久或在舞蹈專業已遊走一段時間的藝術工作者。
他們參與的「共創實驗室」(Collaborative Creative Lab)由香港舞蹈聯盟舉辦,為期三星期以成果分享展演作結的創作工作坊。他們每人都帶著自己的研究題目進來,希望在這裡實驗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實驗室的領航者是黃大徽(Dick Wong)。
「共創實驗室」的實驗
Dick在活動開始時多次強調「轉變」,他所設計的活動亦會隨著參與者的互動而有所改變。
這個「轉變」亦正正在每位參與者當中默默發生。
因為明白演出作品的質素與「研究及發展」(Research & Development)的重要關連,近年行內開展了不同類型給予藝術工作者的進修/研究平台,讓藝術工作者接觸不同的本地及海外資深藝術家,讓他們的思考和創作得以深化。
今次,Dick亦為這個平台帶來一些轉變。Dick對創作歷程(creative process)的「研究」很有興趣,自己也曾參與不少國外的研究實驗室。他在設計這個實驗室時,加入了以下思考:「如果『研究』放在一個群體裡進行,大家在互相協助下做研究,這個實驗將會有什麼結果?」Dick於是去尋找一些「小組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資料,發現原來這個方法早有應用,甚有典古。最早提出這概念的是19世紀蘇聯心理學家利維‧維高斯基(Lev Vygostsky),主要理論是每個人都有一些其他人不懂的,因而可以藉由他人的協作而達至學習成果。有了這個了解,Dick便設計了今次的「共創實驗室」,看能否透過過程,借助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研究題目來達到互相學習的成果,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有關創作研究方式的實驗。Dick更釐清自己的角色—非傳統的指導者,而是集主持人(facilitator)、觀察者(observer)及策劃者(curator)於一身。
「共創實驗室」的設計
計劃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至三天 -- 為整個實驗室建立基調,讓所有參加者建立一個共同工作和創作的環境,讓他們熟絡,建立共同學習的基礎;
二、各自就自己的研究題目帶領一節工作坊,並透過工作坊後的討論從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研究題目;
三、各自沈澱學習及延續研究,並把實驗成果作最後展現。
第一天參與者在解答其他人對他研究題目的題問。相片由作者提供。
如何讓「共創」促使內在轉變呢?
一、
第一天,Dick一開始便請每位參加者講解自己的研究題目,其他人則從他們所聽到的,思考一個問題去發問,並寫在卡紙上交給講者。最後,每個參加者都手持其他人寫給他的問題,並要在當中選取一條作解釋。這個遊戲借助他人之「腦」力去為「我」的研究題目作思考釐清,並透過消化及解說那些問題,深化「我」的研究命題。
二、
第三天,Dick請每人帶他喜好的音樂回來,並請所有人以自己的方式與音樂互動,音樂的主人則可從中續一篩選至最後一位和他繼續共舞。這場「遴選」遊戲給予參與者有機會觀看到一些與自己節然不同的互動方式,亦從中了解到自己與人合作的取向 -- 為何選擇某人而非另一人?以後可否與不同的人合作呢?
三、
很多編舞創作室以「身體」為出發點,這個創作實驗室則以「思考」為出發點,要求參與者不停的「動腦」,更在計劃的第二階段加入三場講座,請來資深文化人李海燕、視覺藝術家鄭得恩及國際策展人劉祺豐。其中李及鄭分享了一些在行為藝術及視覺藝術範疇中對身體的另類思考,刺激參與者對運用身體的想像及可能性。
暉仔(曾詠暉);攝:Ryann Chan
參與者分享 – 暉仔
其中一位參與者暉仔,她的背景很特別,她畢業對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不過在進大學前已經計劃將來的專業與舞蹈創作有關;她没有經歷過正統的舞蹈訓練,卻一直到訪本地及外地舞蹈室去學習當代舞及街舞。畢業超過十年的暉仔一直為大學及團體進行舞蹈創作。今次她帶進實驗室的題目是一個關於「平衡」的主題,一個為大學編排的舞蹈作品,她希望思考怎能把原來十九人的作品轉化成一人作品。
在過程中,她對第三日工作坊中「遴選」環節最有印象,並發覺最有趣的是看其他人怎樣選擇,她亦從自己的最後選取中,加深了對自己用人的了解。此外,她在其他人身上亦學到很多,眾多的研究題目、傾談過程及由其他學員帶領工作坊中學習如何去啟發舞者等。但當問及這過程會否為以後的創作帶來改變?她卻說一時想不到。
可能就像Dick最後分享Jonathan Burrows A Choreographer’s Handbook中最一章《忘記這一切》(Forget all this) 時所說,我們應要去忘記這一切,學習才會內化。
對,轉變正在進行中。
===
共創實驗室 Collaborative Creative Lab由香港舞蹈聯盟主辨,為鼓勵舞蹈/表演藝術創作人關注研究及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設立平台鼓勵雙向、互動的創作及學習模式,以提高藝術水平及支援創作人的藝術發展。「共創實驗室」邀請了創作人黃大徽(Dick Wong)在1月9日至2月10日期間主持及策劃工作坊。工作坊共有十四名參加者,除了舞者,亦有從事戲劇、音樂劇的創作人參與。 展演於計劃的最後一天舉行,讓參加者分享研究成果。工作坊亦邀請了多位藝評人、策展人觀察整個工作坊的過程,以上為其中一位觀察員丘思詠對工作坊的回應。
廷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