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灰色都市中綻放繽紛 ──淺評《玩物感廊》及《Urban Playground》
春末夏至,陰晴不定乍暖還寒的天氣教人心情鬱悶。難得看到兩個活力澎湃的環境演出,尤如目睹在灰冷色調都市建築群中,綻放的鮮艷奇葩,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玩物感廊》;編舞及舞者(由左):黃琬宜、鄺彥璋;攝:蘭度 |《Urban Playgrounds》;照片由Artistree提供
4月初在太古坊的某幾天,中午人流高峰時期,竟有20多個身穿彩色連帽衛衣的舞者,兵分兩路於人來人往的商場快閃出沒,演出ArtisTree主辦的環境演出《Urban Playgrounds》。作品由奧地利Willi Dorner編創。他首創表演Bodies in Urban Spaces,約二十位穿搭色彩繽紛的表演者在城市各處塑造出曇花一現的城市人體雕塑,探索日常城市面貌中人與物。商廈太平門外,商場內扶手電梯旁與圓柱之間的隙縫、停車場閘口、商場大堂外的小露台,瞬間成為鑲嵌寶石的皇冠,而那些身體如橡膠般柔韌的彩衣人就是令皇冠閃閃發亮的七彩寶石。外出用膳的路人、慕名而至的觀眾,紛紛加入,成為創作這大型「行為藝術」活動的一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樣的城市奇觀,不拍照留存實在可惜,站後一點,舞者、環境與拍攝的群眾,構成一幅又一幅的城市「浮世繪」。當然,在ArtisTree 的室內展場,也正展覽在其他城市拍攝的「快閃人體雕塑」照片。這集合了本地20多位本地舞者的演出,接待人員說這不是舞蹈演出,只是「行為演出」。
《Urban Playgrounds》;照片由Artistree提供
在同一星期,一海之隔的九龍東牛池灣文娛中心,在週末同樣有環境演出《玩物感廊》,同樣歡迎攝影,不過卻是貨真價實的跳舞演出。一樣是免費的大堂演出,也就跟太古坊一樣做「街坊生意」,這兒的街坊有往圖書館或自修室的學生、到毗連街市買菜的主婦和同行的小朋友,而這些「街坊」最後也成為演出的素材。
牛池灣文娛中心這樣的官辦場地,本來就無什麼建築特色。況且東邊舞蹈團駐場在牛池灣多年,還可以翻出什麼新花樣? 奧妙之處就是環境演出的「任務」,讓表演者跟觀眾都能從「日常」發掘出不尋常。藝團藝術總監挖空心思,每年更換新的主題,換湯不換藥倒又能翻出新意,當然這也看創作舞者的想像和觀察,就像小孩子每天在同一遊樂場嬉戲,遇上不同的伙伴,就有不同的化學反應。東邊舞蹈團每年的環境演出舞者,有舊相識,也有新面孔,當然也擦出新的火花。演出資料沒有注明編舞及作品名稱,筆者且自行安插作品名以便評論。
《玩物感廊》;編舞及舞者(由右上):黃琬宜、鄺彥璋、胡詠恩、程偉彬、馬師雅、梁儉豐;攝:蘭度
《玩物感廊》由舞者選取日常物品借題發揮,當中 梁儉豐的「戲.求」最善用文娛中心的環境。黃牆、綠衣,紅黑氣球,顏色搭配已夠奪目。表演由通往三樓的樓梯延伸至售票處對外的狹長走廊,走動位置比較大,小朋友觀眾的反應也很熱烈。一個又一個黑色的氣球從天而降,最後落下的是紅色的氫氣球。黑色代表死亡,那紅色 象徵慾望,走廊似隧道,配合陳奕迅的《活著多好》,就展現了人對「活著」的渴望。這支舞的即興成份相當高,第二場工作人成功「隔離」熱情的小觀眾,表演者的舞動也更為激烈。
鄺彥璋的「夠鐘返學喇!」,就呈現了「學生哥」帶著睡意上學的境況。關鍵物件是書包和校呔,連番拋擲飛騰的動作既展示人與物件欲斷難斷的關係,也象徵負擔與束縛。
胡詠恩 的「充電」始於人跟椅子的糾纏,人倦了就要休息,椅子也有倚靠之意。作品以充電線延伸,把一端交予小朋友握緊,大家不是說精力充沛的小朋友要「放電」嗎?這樣子一放一收,倒是妙配!
鄺彥璋與黃琬宜的購物車雙人舞,在動作編排上動了不少心思,經改裝的購物車,可以讓人在車尾門穿身而過。在可移動的物件上飛躍舞動,確考驗舞者的平衡力,輕快的舞步令大小朋友看得開懷,確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馬師雅跟程偉彬的雙人舞靠布帶把兩人纏在一起,繩子的張弛反映兩人的合作關係,既是束縛,也能借力做出一人之力做不到的動作。
黃琬宜的「與傘共舞」舞姿優美,動作流麗,跟懸浮空中的紅氣球(太陽)相映成趣。
最值得一讚是編導把不同舞段串聯,一氣呵成,充滿戲劇趣味。整體而言,演出除了能推廣舞蹈,重要的是燃起大家對世界的好奇,加點創意,處處都是遊樂園。
=== 程天朗
跨界別寫作人,中學時代起於本地多份報章刊物發表小說、新詩、散文及藝評。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玩物感廊》
編導:余仁華
編舞 及舞者:鄺彥璋、馬師雅、胡詠恩、黃琬宜、程偉彬、梁儉豐
評論場次:2019年4月14日16:30牛池灣文娛中心二樓大堂
《Urban Playgrounds》
編創:Willi Dorner
評論場次:2019年4月12日 香港鰂魚涌太古坊英皇道979號康橋大廈1樓Artis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