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在衛武營看兩種身體的相遇
十月中於高雄衛武營看了由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合作的《Exchange》世界首演,節目其實包括三個短篇:除了雲門舞集創辦人及現任藝術總監林懷民編排、雲門舞集資深舞者演出的《秋水》外,另外兩支作品則由2020年繼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鄭宗龍與陶身體劇場創辦人兼藝術總監陶冶分別為對方舞團成員編的《乘法》及《12》。這次交流,源起於鄭宗龍與陶冶兩人間的閒談,然後由林懷民促成,是一次難得的創作互動嘗試。
《乘法》;編舞:鄭宗龍;攝: Liu Chen-hsiang
鄭宗龍的《乘法》,自言是以自身的動作方法,用諸一直受陶身體劇場訓練的舞者身上。黃、灰及白三色構成的服裝在台上造成鮮明的視覺效果,百褶裙邊與手拈衣角等均增加了動作的維度及變化。在林強強勁的音樂節奏相伴下,鄭宗龍對身、手、足不同關節的運用,在舞台上的挪移轉動,形成作品的流動節奏。舞者自如的身體,在獨舞、小組或是群舞的不同組合中,形成不同的意象與風景。雖然身體的舞動依然有著陶身體劇場的印記,但與陶一向強調身體的操控相比,《乘法》中的舞者動作節奏則張弛有度。
《12》;編舞:陶冶;攝:Zhang Shengkun
而陶冶交出的《12》,雖說是延續他的「數字系列」,但跟以往看過的同系列作品不一樣。這次沒有如波濤起伏的群舞,又或扣連的小組舞動,而是將十二支獨舞放在一起。舞作靈感據說來自瑞典山頭所見流竄的彩雲。於是,雲門舞集十二位舞者便像上天連綿飄過的浮雲,逐一出現在舞台之上。每位舞者又自成一體,以身體不同的部份劃成圓,展示了陶冶對身體全身皆可成為動作軸心的想法。這次創作另一特別之處,是陶冶先行編定動作,再根據不同舞者的特質來編配。舞者在抽離的演繹中又呈現了各自的個性,我們看到一向以台板扎根見稱的雲門舞者功夫,隨著身體及動作的流向,換成了宛轉流動,以自身個體盈滿舞台空間的狀態。那是很不一樣的雲門身體。尤其是與隨後演出《秋水》的舞者相較。
《秋水》;編舞:林懷民;攝: Liu Chen-hsiang
《秋水》由周章佞、黃佩華、黃媺雅、楊儀君及蘇依屏五位資深舞者主演,服裝也是老拍檔林璟如負責。演出以紅葉漂浮的河面錄像,映襯幾位舞者充滿東方氣蘊的舞姿。她們對林懷民動作的要求及理解,自然掌握透徹。下盤不動,太極導引的動作叫人看到意態的流轉,此入彼出,雙人、三人或者獨舞,編排與動作都是林懷民的簽名式。靜止的影像與真人的流動之配合,配上帕特(Arvo Pärt)雋永的樂聲,整個作品給人寧靜致遠的感覺。雖是小品,但完全呈現了林懷民飽含東方元素的舞蹈風格。
林懷民將現代舞帶到台灣,並建立了一套結合東方思想及動作元素的身體應用體系,而年輕編舞家鄭宗龍及陶冶則在彼此的舞團成員中,注入自己的動作思維,尋找動作體系的新發展及可能性。這次交流是第一步,或許將來可以繼續,也許這次機會也讓兩位編舞發現新的動作方向。《Exchange》之義,不僅停留在互相為對方編一支舞,也應是隱含互相激發,繼續前行的意味。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Exchange》
編舞:林懷民、鄭宗龍、陶冶
評論場次:2019年10月13日 14:3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