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給兒童看的當代舞蹈:「你看到了甚麼?」—專訪荷蘭專業舞團 de Stilte


de Stilte 自行營運的排練及演出場地;攝:阿米高

如何為兒童製作高水準的藝術演出及藝術教育節目,一直是我關心的事情。去年11月初,我有幸到荷蘭一個打正旗號「dance forchildren」的當代舞蹈團 de Stilte 參與其展演日 (presentation day),看了三場正式演出及兩場工作坊展演,也訪問了舞團的藝術總監 Jack Timmermans 及營運總監 Jan Baanstra,了解荷蘭一個專業當代舞團對為兒童製作藝術節目的看法。


de Stilte 的藝術節目視兒童為目標觀眾,儘管如此定位,而 de Stilte 也只是來自荷蘭南邊一個小城巿 Breda,但根據荷蘭官方機構 DutchCulture 出版的 Buitengaats,de Stilte 是荷蘭全國以來近幾年到海外演出最多的舞蹈藝團之一。以兒童為核心觀眾,一點也不「兒嬉」。


寧靜:反思的空間 發掘的空間


de Stilte 是荷蘭語,字面意思即是 The Silence。這與一般兒童的形象「好動」、「活潑」大有不同,到底為甚麼藝術總監兼創辦人 Jack Timmermans 會為舞團取了這個名字呢?


de Stilte 藝術總監及創辦人 Jack Timmermans;攝:阿米高

Jack 認為,寧靜是一個時間讓人去反觀自己,以非語言的方式去思考,同時寧靜也是詩意。當坊間不少給兒童的藝術節目都「畫公仔畫到出腸」、擔心兒童看不明白,而 de Stilte 則相反,演出全是無語言、較抽象,沒有那種強調教育意義的敍事手法,反而更多是留白,往往要兒童觀眾專心去看、去發掘、去猜想、去思考的空間。


這一點其實與給成人觀眾看的演出節目無異,藝術有趣的地方是留白,給予想像與思考的空間。Jack 也分享到,他認為小孩比成人更坦白,更願意給予直接反應,而且更能接受新想法 (open-minded) ;另一方面,在創作給兒童看的演出上也有更多挑戰,例如如何增加張力與矛盾,以至兒童不會感到沉悶。



《HiHaHutBuilders》;攝:Hans Gerritsen ,圖片由de Stilte 提供


《Alice》;攝:Hans Gerritsen ,圖片由de Stilte 提供



充滿遊戲的演出與創作


展演日當天,我們看了三個完整的演出,de Stilte 邀請了三間學校的學生來觀看,我們既看演出,同樣也能感受兒童觀眾的反應。


第一個演出是的《HiHaHutBuilders》(目標觀眾:兩歲或以上),在 de Stilte 的黑盒裡進行,邀請了一班約四至五歲的幼稚園生來看。一男一女穿著一套全白色的衣服,演出中沒有交代他們是甚麼,他們經歷不同天氣的變化,既在遊戲,也像要保護他們的「盒」。即使目標觀眾年齡是較小,但演出是很抽象也充滿詩意。幼兒觀眾坐在黑盒舞台的三邊來看演出,演出中尾段有天降爆谷模仿下雪的情節,幼兒一見爆谷便好興奮,好自然地走到舞台上拾爆谷來吃,演出者與幼兒觀眾的界線便變得模糊。



第二個演出是反轉經典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Alice》而創作(目標觀眾:六歲或以上),在當地 Chassé Theater 的劇院裡進行,邀請了一班七至九歲的小學生來看。《Alice》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 Lewis Carroll 為主角,演出裡他以一隻兔仔的裝扮,開展與三位 Alice 追逐、徘徊發夢與夢醒之間的遊戲;演出的目標年齡較高,節奏與音樂也相對明快,故事充滿玩味,開放性更大。



《Ain’t Misbehaving》;攝:Hans Gerritsen ,圖片由de Stilte 提供

《3x3》;攝:Hans Gerritsen ,圖片由de Stilte 提供


第三個演出是《Ain’t Misbehaving》(目標觀眾:四歲或以上)在 de Stilte 的黑盒裡進行,邀請了另一班八至九歲的小學生來看。演出設定於一家四口圍住飯桌吃飯,藉「吃飯不吃飯」一件小事 —— 每個父母與小孩總會經歷過的事情,慢慢展現家中四人的角力與關係,然後兩個小孩探索家裡另一個空間而不見了,父母在追逐與尋見。由於「吃飯角力」是每個家庭都會出現的事情,不單兒童觀眾,我們這些父母觀眾也有好多的感受與反思。



我留意到演出內有不少遊戲的元素,便問 Jack 關於演出的創作過程。由於 de Stilte 有固定的舞蹈團隊,與不少舞者已合作多年,很多時 Jack 腦袋有一些零碎的原素,以 《Ain’t Misbehaving》為例,他最先想到「食物」「意粉」「飯桌」「小孩被罰」「神秘房間」,與舞者由「try & error」的遊戲開始,慢慢轉化為較完整的演出。



「你看到了甚麼?」


平時我們在香港觀看兒童藝術節目,不少創作者或教育者會較為主導或前設了一個教育目標;然而 de Stilte 的演出或工作坊,有不少留白的地方,詮釋是充滿開放性,經常在演出後問兒童「你看到了甚麼?」,開放給兒童之間去討論,重視兒童的觀察與體驗。


當天兩個演出後有分享環節,主持人沒有甚麼解說或描述演出的任何內容,便直接問約七至九歲的兒童「你看到了甚麼?」,兒童觀眾也好踴躍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情節,同時也分享「我覺得...」—— 自己的看法。我認為這一點也是很重要,因為兒童觀眾正嘗試在評論他看到的事情,建立自己的觀點。


由於 de Stilte 在世界不同地方也有做巡迴演出及工作坊,我問 Jack 有沒有經歷甚麼文化差異。他分享道,在亞洲的地方做演出,演後分享時兒童觀眾經常問演出中的「那個部分即是甚麼意思?」,期待舞團給予一個答案;但在荷蘭裡,兒童是會較多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不同意見。Jack 認為,舞團的任務是希望令兒童會聆聽自己的想法。


de Stilte 的藝術節目雖不強調「教育意義」,但鼓勵兒童思考、表達想法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教育,教育滲透其中。


重視體驗的工作坊


除了正式演出,de Stilte 也入學校舉辦工作坊。de Stilte 設計了兩個系列的工作坊:「1-2s」與「3x3」。兩種工作坊中,同樣以約三米成三米為舞台,學生圍住舞台席地而坐,先看兩位表演者的演出,演出後學生再參與工作坊。


「1-2s」是指兩個舞者相遇,二人演出一段約十分鐘的舞蹈表演,而「3x3」則是一個音樂人與一個舞者共同創作三段、每段三分鐘的演出;而演出後的工作坊,以演出內出現的原素為主題,讓學生經驗舞蹈/及音樂,活動以即興創作及體驗為主。演出的部分由舞者(及音樂人)預先排練才演出,而主持工作坊則由另一位舞蹈導師負責。


在展演當天,我看的「3x3」的演出中,音樂人以 loop recorder 製作音樂,舞者像木偶一樣受 loop recorder 發出的聲音所控制,跟住重覆的節奏重覆舞步,一步一步層遞而慢慢轉成一段舞蹈;而舞者雖受音樂「控制」,但又想搶回音樂人所控制的 loop recorder 而引發互相追逐的場面。然而,在演後自由發問的環節上,有學校老師問舞團:「那你們想達到甚麼?」


「這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重視的是讓學生體驗 (experience)。」de Stilte 的舞者回應。舞者再解釋,他們在工作坊上通常會問學生「你們看到了甚麼?」,學生的回應不需要是一樣,以上述「3x3」的演出為例,在演後工作坊上,他們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模擬演出者的手法,一個學生用 loop recorder 製作音樂,另一個學生隨著起舞,重要的是讓學生一起創作 (work together) 。



展演日當天演後分享環節,兒童觀眾主動表達意見。攝:阿米高

由本地發展到海外交流


de Stilte 扎根於荷蘭南邊的小城巿 Breda,受當地政府的文化基金贊助,每年須為當地學校提供一定數量的演出及工作坊;而由於 de Stilte 擁有自己的演出及排練場地(同樣是當地政府提供),所以一般情況是學校運送學生到舞團看演出,而舞團也按學校申請而到學校進行工作坊。


另一方面,de Stilte 積極到荷蘭其他城巿演出,也到歐洲其他國家以至亞洲等地巡迴演出。如前文所述,de Stilte 是荷蘭全國其中一個最多海外演出的舞團。到底 de Stilte 如何把兒童為目標觀眾的當代舞蹈帶出去呢?他們又怎樣看「本地」與「海外」的演出經驗及發展模式呢?


舞團營運總監 Jan Baanstra 很簡單地回應:「由於我們不斷完善我們的創作演出,不同的網絡便會主動來找我們。所以,不是甚麼推廣手法,作品才是最重要。」他們每年約有一半的演出在荷蘭內進行,另有一半是在海外演出。「對我們來說,海外巡迴是給予舞團一個重要機會去進行文化交流。」


Jan 甚至畫了一個金字塔來表達他們的發展模式。金字塔的最底部、基礎部分是「Region」,中間是「National」,而最尖端的是「Overseas」。Jan 解釋道:「我們在當地創作,不斷完善作品,然後把好的作品推廣至荷蘭國內不同地方,再到海外演出時繼續研究。最後,研究的成果又回饋到當地的創作過程中。」




「好的作品是有多重層次 (layer),無論是給成人觀眾,或是兒童觀眾。」Jack 說道。


從整個觀摩的經驗,以至與 de Stilte 團隊的對談,我深深感受到,舞團視兒童為獨立、具思考能力的個體,他們創作的作品不是為了「教育」甚麼,而是讓兒童欣賞舞蹈、思考作品,從而聆聽自己的聲音。de Stilte 的作品也充滿開放性,(無論是兒童或成人)觀眾從演出的留白中思考和感受。


Jack 總結道:「兒童會記得他們看過的演出很久,這亦影響他們如何去思考事物。兒童可以看得非常真實,所以我們應給予兒童機會去看,無論最後他們想到甚麼或沒有想到甚麼,成人也不可以控制。」



===

阿米高


曾在香港任藝術教育的行政工作、於芬蘭留學,現居於比利時,喜歡到訪歐洲不同城巿了解當地給兒童的藝術節目。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