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炫創者4》:「炫」有餘,「創」不足

東邊舞蹈團的「炫創者」系列已經進行四年有餘,筆者去年十二月中的周末午後去到牛池灣文娛中心,欣賞此系列第四場演出中六位年輕編舞的創作。六齣短作品有獨舞,有雙人舞以及群舞,內容與架構多元,卻都意欲呼應主題中「炫目」與「創意」這兩個概念。演出雖說算不上大製作,卻足以從中見出本地舞壇的生機與活力。


阮詠雪的《同體.共生》與唐浩山的《回==憶》都是雙人舞作,卻呈現迥異樣貌:前者是男女舞者配合,肢體動作激烈,配以燈光、音樂及旁白,敘事性強,情緒張力十足;後者是兩位女舞者之間的互動,意欲探討某種不對等的關係,更富抽象意味。四位舞者的表現力都較為出色,尤其是《同體.共生》中的兩位舞者,尤其擅於藉助肢體語言表達既掙扎衝撞又彼此黏連的矛盾關係。

唐浩山作品《回==憶》;攝:Terry Tsang

黃杜茹以及梁信賢編創的兩齣獨舞也各有特色。前者的作品《:「不在」》為整場演出揭開序幕,是黃杜茹自編自演的作品,回憶爺爺的生活,兼及自己獨自生活那幾年間的經歷。舞台空闊,只有一人一椅,人與椅之間以繩繫連,不想後來牽絆成為綁縛,人與椅的關係也由互為依傍變為互相阻礙,期間的反差引人興味,與舞作中英文名字之間的反義對照(中文名《:「不在」》,英文名譯「“Here I am”」)並置,亦不乏呼應。至於梁信賢的《這個世界是什麼顏色》同樣是為女舞者編創的一齣獨舞,從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獲得靈感,並非照搬原文,而是透過肢體動作與光影變化,試圖呈現某種奇詭情境。Max Richter兩段旋律對比鮮明的音樂《November》以及《When She Came Back》穿插其中亦增色不少,只是《November》後半段色彩過於濃重,獨舞較難支撐,反有喧賓奪主之意。

黃杜茹作品《:「不在」》;攝:Terry Tsang

李祉均的《煙花.散落之前》以及黎燕的《矩》均是三人以上的群舞,分別由六名及四名舞者演出。前者的靈感得自瓊瑤作品《雪花飄落之前》,談論生死之類的闊大命題;後者則從一隻「箱」發散開來,以小見大,觀者從人與箱的互動中,也能琢磨出一些形而上的哲思道理,例如「相同」與「相異」之間的關聯。


六位編舞都年輕,有些仍在校求學,已有機會於舞台上抒發所感所想,也是難得事情。我本以為如今從事編舞的年輕一代,尤其是那些曾經往海外交流學習的編舞及舞者,對待創作的態度更開敞,也更有無畏探索的勇氣,不過,依筆者現場所見,六齣作品雖說借用不同媒介,也樂意選用時下流行的「舞蹈+戲劇」和「舞蹈+旁白」等樣式,卻總歸顯得中規中矩,少一些靈光乍現、令觀者眼前一亮的片段,可謂炫目有餘,創意不足。今次演出的作品,編創立意都好,只是如何將意念延展為舞作,並且令到意念與作品之間的關聯能夠更豐富多變些,或將是幾位編舞應細思考量的題目。


===

李夢

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不可救藥的古典音樂及美食愛好者。藝評文章散見於香港、北京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炫創者4》

編舞:黃杜茹、阮詠雪、李祉均、唐浩山、梁信賢、黎燕

評論場次:2018年12月15日16:00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