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評《跌宕》
《跌宕》編舞:金在德;攝:Conrado Dy-Liacco
一群穿着統一而簡約西裝的舞者,在完全沒有道具和佈景的舞台上,舞者和音樂就成為了主角。
韓文Jangdan可翻譯為「長短」,也有節奏之意。在金在德所編導的舞蹈與音樂中,舞者的身體是柔軟的,線條不斷流動而圓滑,按着音樂的韻律旋轉、擺動,但動作間卻滲出澎湃的爆炸力和彈性。三十分鐘行雲流水的動作挑戰舞者的力氣與節奏感,是一剛柔相濟的作品。
植根「跆跟」技巧的舞步
編舞從傳統韓國武術中抽絲剝繭衍生出這作品。很大部份的動作都看到舞者在轉動時身體與雙腳的平衡,或者是兩腳之間重心的轉換,同時亦有很多舞動手部的動作。在城市當代舞蹈團的社交平台Instagram閱讀有關金在德這作品的資料,他的舞蹈編排其實受到韓國傳統武術「跆跟」(韓國跆拳道其中一前身)的啟發,所以在舞者的肢體動作不難找到「跆跟」腳技的影子,例如旋踢、跳踢等,「跆跟」所要求輕盈的身軀和敏捷的動作都在舞者與舞台間一踏一躍中展現。「跆跟」的技法以腿腳為主,拳掌為輔,手部動作主要為擾亂對手的視線,然後「利用對方弱點或借對方之力反擊並使其摔倒」,是四両撥千斤的技藝。金在德把這些手技也放在作品內:舞者低頭把雙手提高交叉放在高於額頭上的位置,像保護防禦的動作之一;也看到舞者攤開一手掌,另一隻手提起繞過頭部拍打在已攤平的手掌上,這看上去似是「跆跟」中以手臂干擾對方攻擊的動作。此外,「跆跟」其中的特點是曲線動作較多,身體的柔韌性在作品後半段更明顯地呈現:有很多躺臥與坐立在台板上不斷互相交替的動作,這絕對考驗舞者身體的柔軟性。
《跌宕》編舞:金在德;攝:Conrado Dy-Liacco
傳統韓國曲藝的現代演繹
作品的另一亮點是金在德的原創音樂,以現代的手法演繹傳統曲藝「盤索里」。「盤索里」在古時的表演中,一人坐地擊鼓,一人站立說唱。金在德把當中的鼓用作舞蹈中重拍之用,節拍不算多變,亦不帶太多裝飾性,奠定作品主要的節奏旋律;附以另一些增加張力的絃樂,和俱東方色彩的樂器,例如木魚,以Hip Hop、Techno 及 Rock 的風格編寫後,聽上去完全不覺古舊不合時宜,反而有一種當代合成音樂之感。舞者的身體線條似乎體現音調的高低和節拍,重拍時多放重心於地上,用手或足做出敲擊的動作;而絃樂響起時,身軀則顯得修長,而重心也被提高。有時舞者則分為三至四組,各據台上不同角落,按背景音樂的節拍、輕重,時輪流起舞時共同舞動,有種身體轉化為音樂的象徵。
體現東方美學
《跌宕》植根源於民間競技娛樂「跆跟」的舞步,動作看上去帶點民間祭祀慶典的特色,例如雙手合十放在胸前、以及坐地盤膝的結束姿勢,與民族説唱藝術搭調,不自覺令觀眾看到一種佛學的禪意,在舞台後方一列長條型的淡黃燈光也在聯想中變成一行燃點的檀香。
然而,金在德在演後座談也解釋這並非刻意要帶出宗教意味,他純粹希望把成長的歷程中接觸過而享受的東方藝術元素放在這當代作品中。
蔣勳在《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寫道:「東方美學其實是生命的領悟,領悟能夠永續,才是來日方長,領悟能夠傳承,才是天長地久。東方美學是在漫長的歲月裡領悟了時間的意義,領悟了生命是一個圓,周而復始。」1東方美學就是集各藝術、學術、宗教、文化等之大成,就是漫長的歷史中所提煉出來的精華。可見《跌宕》帶有一種禪意,是因為習武之人(尤其練習「跆跟」衍生出來的跆拳道)會同時間學習冥想、哲學,而不單是身體的訓練。觀眾看到舞蹈與武術的融合,是因為練習「跆跟」時身體必須要有一定的律動感,因此「跆跟」也有最具藝術感的武術之稱。正如場刊提到編舞經常都在思考:「作為亞洲人,我可以做些什麼?」 相信《跌宕》是金在德思考這個問題時,透過東方人內斂的身體和呼吸的哲學中所找到的答案。
《跌宕》是相當高質素的作品,除了展示編舞和編曲金在德的才華外,城市當代舞蹈團的舞者也能運用充滿線條感的肢體駕馭音樂與舞台。可以改善的是加入更多的雙人舞,這版本絕大部份都由群舞組成,不容易令人聯想「跆跟」中二人相互切磋、交流的畫面,令觀眾錯過了解「跆跟」如何影響這作品的機會。
1蔣勳(2018),《雲淡風輕:談東方美學》,(自序),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