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Open Field Vol.1」:一次過試驗媒材、身體、作品、創作者與觀眾的實驗場
文:蘇桔
「Open Field Vol.1」是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的展演。第一個作品《走走》,去年首演於現在音樂《Sonic Anchor #34》音樂會,以環境錄音、Google街景地圖、跑步機和跑者作為創作媒介。如果作品從音樂平台走到舞蹈平台,台下觀眾換了一批,帶著另一種眼光和觀賞經驗,這種變化會帶來甚麼樣的體驗?這引起了Unlock Body Lab 策劃人李偉能的好奇,於是邀請創作及表演者鄭雅茵(Yan)和孫禮賢(Larry)將《走走》帶上舞場。
鄭雅茵和孫禮賢《走走》/攝 : 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走走》——如何走?隨著Yan的食指在滑鼠上滑動,投影畫面由起初呈現的地球,慢慢聚焦至亞洲中的香港、新蒲崗、不加鎖舞踊館,再回到街上,往旺角方向前進。大部分時間,觀眾只見虛擬導航,聽電子遊戲音效,像在玩角色扮演遊戲。後來畫面顯示大角咀、深水埗,而本來坐在觀眾席前排中間、在Yan身邊控制音響的Larry,走上演區左後方的跑步機慢行,伴以街道現場的叫賣聲、音響器材店播音、車聲、交通燈提示聲……直至Larry加速「跑上公路」,心跳傳送至電腦,連接自編電腦程式,轉換成高頻與低頻兩組聲效同時出現。Larry「跑至海底隧道」,彷彿尾隨九巴跑到海底,畫面顯示九巴停下,前前後後進退不得,音頻加速交互撞擊觀眾耳膜,訊號輾轉衝上大腦,觀眾隨繼續跑著的Larry迷途,畫面轉向海底隧道內頂地轉天旋,如時間要停頓、空間要轉移……
心跳經電腦程式放大且轉化成音效,是創作人有趣的試驗,不過在演出期間,未能讓觀眾領略到當中的連繫與設計趣味,甚為可惜。話說回頭,這個作品是舞作嗎?「舞者」在哪?李偉能在演後談與觀眾分享,說:「Larry用心臟彈奏音樂,Yan用手指編舞。」
鄭雅茵和孫禮賢《走走》/攝 : 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伍詠豪《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攝 : 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中場小休後的第二個作品《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呈現的是另一個形式、另一種調子,相對平易近人,易入口而有味道。表演者是伍詠豪,港產中國舞者,演出近一小時的自傳式獨腳戲。他透過回顧與重塑自己的過去至現在:由 15 歲受舞蹈電影觸動開始,到踏上舞台、進入香港演藝學院習舞、畢業後投考舞團、參與舞蹈相關或不相關的工作,一再領略、反思別人和自己所理解的「專業」。作品幽默,節奏明快,真摰感人。看過以後,筆者會記得伍詠豪Skinny Ng(有趣的是,劇中交代Skinny一直被不同人記錯名字),正如看過《張利雄》會記得張利雄。
筆者從是次舞台佈置、獨白方式甚至氣氛語調,都感覺到有《張利雄》的味道,因此好奇這是否張利雄的構思和安排。原來張利雄是後來才加入,為此作當劇場構作,協助Skinny梳理思緒、整理作品結構和訊息,亦見證Skinny心態轉變:從因為錯失機會而飲恨、難過,轉化至生出慈悲——愈加理解過去事件如何影響自己,愈想透過作品與自己對話,也與舞蹈同業共勉。這個作品,叫觀眾感動。
伍詠豪《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攝 : 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將兩個形式、設計、氣氛、能量都完全不同的作品,並置放在同一平台展示,自然地生出火花。李偉能說:「Open Field就是無框架。」Unlock Body Lab是開宗明義的實驗場,為年輕獨立創作人(非只專業舞者)創造空間,讓不同媒介與身體碰撞,做出一場場未(必)有結論的實驗,挑戰創作者與觀眾的視角。這個平台的開放性、實驗的寬度與深度都是值得欣賞的。
《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Open Field Vol.1」/攝 : Vincent Yik(照片由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
蘇桔 滄海中的一滴,大漠裡的一粒,穹蒼下幾乎看不見的一點,上帝的精心傑作。
==
「Open Field Vol.1」:《走走》+《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
不加鎖舞踊館
《走走》*
創作/表演者:鄭雅茵、孫禮賢
*作品首演由現在音樂委約(2021)
《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
創作/表演者:伍詠豪
劇場構作:張利雄
評論場次:2022年7月8日 20:00 不加鎖舞踊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