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舞蹈新鮮人2021」觀後

文:聞一浩


《考古》/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香港舞蹈聯盟製作了四年,今年首次策劃的「舞蹈新鮮人」系列,每年支持兩至三位不同年輕編舞創作新篇,去年因為疫情關係無法作現場演出,今年終於可以再次在現場看新晉編舞的作品。現場演出體現即時性及共時性,大家在同一空間內,直接感受編舞想要傳達的訊息,舞者的身體動作與呼吸氣息。


這次三個編舞想要表達的題材和採用的手法迥異。第一個作品《考古》的編舞兼舞者陸慧珊直言,創作靈感來自看到紀錄片中的考古學家和骨科學家的尋根究底與執著發掘考證的精神,進而開展這次對身體的探索,當中也包括了她對過去幾年香港社會急速變化的現狀的感受。雖然著眼於考究身體,但先後於香港及倫敦習舞的陸,這次在《考古》中運用的語言比重不輕,尤其一開始面對觀眾如講學般的處理,傳達了大量的訊息,但卻容易因此而限制了觀眾的想像。其實,舞台佈置構思不錯,布幕、木梯與落葉的配搭和服裝設計已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消逝與遺忘、回憶與發掘,像在布幕前後出現與消失的舞者,給觀眾很大的詮釋與想像的空間,自行發掘舞蹈編排與動作的深意,已然不錯了。


《由離分子》/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而前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者、中國舞訓練出身的麥琬兒創作的《由離分子》,則嘗試以一對男女舞者相互、以及跟椅子及汽球之間的關係來呈現一種狀態。編舞提及作品是她重拾回憶,將過往重新再造的嘗試。椅子和汽球在演出中是增加舞者動作可能性的工具,突顯兩位舞者之間的糾纏和所構成的張力,但有時令人覺得用得有點刻意,反而窒礙了動作編排的自然流動。


《Before…》/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舞蹈聯盟提供)


至於第三個作品《Before…》,則來自戲劇訓練出身的潘振濠。他近年參與不少舞蹈製作,這次創作不論名字或題材,都叫人想起他於2017年與內地編舞謝欣在香港藝術節發表的聯合創作《..after....》,但風格取向則截然不同。《..after....》故事性很強,是一個以起承轉合情節展示感情關係的作品,而《Before…》則是抽象地呈現關係、溝通與愛。演出雖然沒有故事也沒有語言但充滿戲劇性。


雖然作品中不免看到一些當代編舞的「身影」,但在演出節奏及營造氣氛上,潘都掌握得不錯。一開始帶著口罩的演員從觀眾席入口進場,並與觀眾閒談,簡單而有效地與觀眾建立關係,而口罩也展示了這年多的社會情況。連潘在內的六位表演者除下口罩後,將演區變成一個荒謬乖張的世界。他們或各自跳著,或相互共舞,舞者能量甚高,在他們的舞動之間,我們看到一個紛亂然而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舞者明顯的呼吸聲既為作品帶來不一樣的音響效果,也更叫觀眾感受到這是一次演在當下的現場演出。而最後,以各人頹然倒地,然後拉出一塊白布將舞者全然覆蓋其下作結。然而遮蓋了的世界是否就變得潔白無瑕?這樣收結增加了思考的空間,相當聰明。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舞蹈新鮮人」系列2021:陸慧珊、麥琬兒、潘振濠

香港舞蹈聯盟

編舞:陸慧珊、麥琬兒、潘振濠


評論場次:2021年9月10日 20:00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