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一粒麥子滋養三段新生:《土壤承傳系列2022》

文:Maze Chan

《土壤承傳系列2022》/攝 : 康彥博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新約舞流藝術總監周佩韻以此形容《土壤承傳系列2022》。周佩韻多年前作品《馨香》作為「落在地裡的麥子」,成為三位編舞今次創作的土壤,結出三段獨立的獨舞作品。

莫嫣《李婷炘》/攝 : 康彥博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莫嫣的《李婷炘》以一段舞者自白掀起「圓」產生的各種煩惱。前半段舞者努力回應編舞要求,但二人使用身體的方法以及對抽象概念的理解都差天共地,舞者幾近崩潰。在零音樂、純獨白下舞動了一段時間後,燈暗轉場,舞者換上黑長裙,隨音樂起舞,在觀者角度其實頗為突兀。突兀在前段與後段都不是隱喻難明的獨白,而是直接到不行的心情直述,突然跳入抽象並以情緒為主導的舞蹈段落,節奏錯落的過渡,令人摸不著頭腦,亦破壞了原本的敘事脈絡。若求跳脫思維,又未見任何身體或概念上的突變,形式上亦尋不著關連或反向扣問。或許簡單一點繼續著墨舞者身體和意念上的角力,作品意念會更清晰。

羅思朗《Within Translocation》/攝 : 康彥博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不同於《李婷炘》,《Within Translocation》偏向純肢體舞動,以身體再現作品簡介——「生命從被點亮開始,從而被滋養也被塑造」。編舞兼舞者羅思朗的身體樸實沉穩,動作簡樸無華,作品不見甚麼突破、挑戰,卻以最純粹的身體觸動觀眾。由躺在地上畫圓開始,緩緩累積上升的能量,回應前面提及的「被滋養」,身體逐漸「生長」、往上攀升,舞台後方打在牆上的燈光營造高低層次,強調舞者身體竭力爬升的狀態。若《李婷炘》為「怎樣才是圓」而煩惱,《Within Translocation》的圓就因為緊扣「生長」的概念,毫無懸念;但因未有前者的提問,未能引發觀者思考更多。


《「嗨——————!拜拜。」》又是另一風格迴異的作品,編舞兼舞者何明恩甫進場就向眾人打招呼,以不同面向、力度的「打招呼」開啟並鋪排作品敘事。透過與不在場的對象「打招呼」共舞,舞者以兩者相對的身體空間建立不在場對象的「存在感」。一手摸著自己的肋骨,一手摸著空氣,相近的手形暗示兩手摸著同樣身體部位,從而建構看不見的「形體」,表達簡單但清晰到位。作品中後段,舞台燈光全暗,舞者戴上頭燈,不但呈現探險之感,讓舞者跟隨聲音導航找到目的地一段更有說服力,亦為存在與否的思考多添一層想像。若能多加頭燈和不在場形體之互動,作品會更有趣。

何明恩《「嗨——————!拜拜。」》/攝 : 康彥博Eric Hong(照片由新約舞流提供)



三位編舞都從《馨香》出發,作品之間不見任何關連,正好回應文首提及的「麥子」,原作縈繞不再,才能給予新作品自由伸展的空間。三段作品才剛破土而出,距離長成「麥子」尚有一段距離,期盼《馨香》以外,是次《土壤承傳系列2022》的創作也將成為幾位編舞的養分,滋養出更結實的作品。



==

Maze Chan

自由身創作人。



==

《土壤承傳系列2022》

新約舞流

編舞:何明恩、羅思朗、莫嫣


評論場次:2022年7月8日 20:00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