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久違了,童心童趣的芭蕾舞劇!評香港芭蕾舞團進京演出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文:歐建平
在內地宏大敘事的現實題材舞劇熱潮中,香港芭蕾舞團本月 15、16 日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接連演出的三場芭蕾舞劇《愛麗絲夢遊仙境》,讓北京的廣大觀眾耳目一新,其童心童趣的題材、異想天開的編創、年輕氣盛的陣容、頗為考究的製作,尤其是清一色國際團隊的加盟,將整部舞劇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國際檔次之上 — 由馬修·皮爾斯(Matthew Pierce)創作的音樂時而悅耳動聽,時而如臨夢境;莉茲·凡達爾(Liz Vandal)「高定」品質的服裝不僅魔幻新奇,而且豔麗洋氣;詹姆士·克朗紮(James Kronzer)設計的佈景既能簡約大氣上檔次,又能營造出劇情要求的典型環境;克利夫頓·泰勒(Clifton Taylor)設計的燈光無論是神秘幽暗還是滿台通紅, 總能使觀眾感受舒適的色彩和恰當的氣氛;艾力·凡·域克(Eric Van Wyk)設計的戲偶則讓觀眾當即悟到了故事的夢幻主題和導演的遊戲心態。
舞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創作靈感來自英國童話作家路易斯·卡羅爾 1865 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作為一部深受各國兒童青睞的童話名著,它不僅曾以迪 斯尼系列的 3D 立體電影面世,深受包括中國內地的各地少兒觀眾歡迎,而且還 獲得了第 83 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服裝設計獎和最佳藝術指導獎,更曾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澳大利亞芭蕾舞團以各自的方式搬上了舞臺,而作為一貫重視「親子教育」的香港芭蕾舞團,則理所當然地也把改編成了舞劇。這個童話講述了少女主人公愛麗絲在其夢境中所經歷的神仙際遇:她初而追 隨一隻大白兔鑽進了一個宛若「仙境」的洞穴,因為喝了魔水、吃了仙丹,忽而變小,轉眼變大,循環往復,繼而邂逅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並與它們縱情歡樂,但卻因為誤入紙牌王國,並得罪了紅心皇后而被判處死刑,終而從這場奇夢中驚醒過來,並且回到了現實之中。故事中的許多情節在成年人看來似乎過於稀奇古 怪,甚至荒誕不經,但對於孩子們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言,一切皆有可能。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舞劇根據非文字語言的特殊要求,開門見山地安排了愛麗絲端坐在一張大沙 發上,雙手捧著這本同名童話的大書,直截了當地進入了夢境……此後的場景中,還接連出現了幾次神幻的場面,比如她僅喝了一口魔水,身體便嗖嗖地竄高了幾倍,直接頂到了天花板,但一雙穿著足尖鞋、外開 180 度的腿腳卻在長裙下的地面上翩躚起舞;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接著,她又與兩位在高空中同騎一輛雙人單車的小丑擦肩而過;她在揮動了幾下納涼的扇子之後,其身體又恢復了常人的高度……觀眾在瞠目結舌片刻後均不約而同的掌聲,足以說明大家在獲得了高峰體驗之後,接受了舞臺上呈現的這種誇張手法。再如愛麗絲為了拯救無辜的小刺蝟,居然壯起膽來,手持利劍,殺死了紙牌王國的惡龍,因而被紅心皇后判處死刑,其見義勇為的舉動可比《胡桃夾子》中的克拉拉用拖鞋擊中老鼠王的腦袋,進而使王子趁機殺死了老鼠王要勇敢得多!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筆者早在 1999 年便應香港舞蹈界之邀,用了九個月的時間,主編、主筆、翻譯,並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了一部圖文並茂、中英雙語的《香港舞蹈歷史》,隨後則經常去那裡講座、教學、觀演,撰寫舞蹈評論,為國際會議擔任同傳和顧問,為紫荊杯舞蹈比賽、藝術發展局擔任評委,進而同當地的舞蹈朋友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對香港芭蕾舞團的來龍去脈頗為熟悉。
《香港舞蹈歷史》,主編、主筆、翻譯:歐建平(照片由歐建平提供)
該團成立於 1979 年,45 年來,他們通過聘用外籍藝術總監、汲取中西文化 精華,吸納港內外精英、頻繁赴海內外巡演等多種方式,逐步成長為一個享譽國 際的芭蕾舞團,其演員陣容中一直不乏北京、上海、廣州、東三省等內地的優秀人才,而戴安娜·理查茲、戴倫·艾特裡奇、田理達、布斯·史提芬、謝傑斐、米瀚文、歐美蓮、衛承天這八屆外國藝術總監,則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廣泛的國際人脈,或為該團複排自己的成功舊作,或為演員量身定制新作,更特邀了大批國際知名編導複排各自經典、量身打造新作,由此確保了其演出劇碼的海納百川 — 不僅包括了從早期、浪漫、古典到現代這四大時期、不同流派的諸多經典作品,而且還引進了伊日·基裡安、納喬·杜阿托、阿列克謝·拉特曼斯基、克裡斯多夫·威爾頓、韋恩·麥克格雷戈、賈斯汀·派克、阿娜貝爾·洛佩茲·奧喬亞等捷克、西班牙、俄羅斯、英國、美國、比利時、哥倫比亞等多國當代芭蕾新銳的精品力作,而我們在北京親睹的這部童話舞劇《愛麗絲夢遊仙境》,就是現任藝術總監衛承天 2012 年任職華盛頓芭蕾舞團期間創作的一部頗受好評的佳作。千方百計地吸納全球精英,不遺餘力地為香港納稅人服務,早已成為香港文化藝術界的共識。
儀態萬方的現任藝術總監衛承天(照片由歐建平提供)
衛承天(Septime Webre)是古巴裔的美國舞蹈表演家、編導家和教育家,曾在多家芭蕾舞團擔任過古典芭蕾舞劇的主角,並出演過特懷拉·薩普、保羅·泰勒、黙斯·堪寧漢等美國現代舞大師的作品,由此在舞蹈表演的經驗和身體語言的多元上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在出任華府芭團藝術總監期間,他通過打造新作、開發觀眾、推廣教育、廣泛融資等多種方式,居然使該團的預算奇跡般地巨增了 500%,同時還將該團舞臺製作的規模和水準、舞蹈的專業教學和社區推廣等多方面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為了在文化修養上提升自己,他還在德克薩斯大學攻讀了歷史與法律的學士學位。卓越的藝術成就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則使他先後在瓦爾納、紐約、伊斯坦布爾、開普頓、首爾等多國主辦的國際芭蕾比賽上出任了評委。自 2017 年出任港芭藝術總監以來,他已分別以 1960 年代和 20 世紀初的香港社會為背景,為該團移花接木地打造了新版的《羅密歐+茱麗葉》、《胡桃夾子》、《心兒與她的奇幻恐龍書》,因而深受當地觀眾的歡迎。在此期間,他還為該團複排了他人的經典劇碼《吉賽爾》、《大亨小傳》、《小飛俠》,以及自己的佳作《愛麗絲夢遊仙境》。2019 年,這部童話舞劇曾一舉榮獲了「香港舞蹈年獎」中的「傑出群舞演出」、「傑出服裝設計」和「傑出女舞蹈員演出」共三個獎項。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作為舞評人,筆者自然會在大量的敘事默劇和戲劇場面中,關注全劇中的舞蹈編排和演員表現,進而驚喜地注意到港芭年輕氣盛、訓練有素的演員陣容,尤其是扮演大長腿火烈鳥和圓墩墩鳥寶寶的兩組群舞演員——前者的修長肢體和整齊劃一與後者的天真可愛和左搖右擺,由此形成的反差極具喜感;而扮演標題主人公愛麗絲的楊睿琦和路雪盈、扮演白兔先生的沈傑和馬仁傑,扮演紅心(即內地撲克牌中的「紅桃」)皇后的王慶欣和張雪寧,扮演紅心皇帝的葛培治和佘爾頓,扮演瘋帽匠與渡渡鳥的高野陽年和加藤淩,扮演小鷹的葉飛飛和鄒夢潔,扮演小丑的郭艾弼和王子;飾演毛毛蟲的黎諾詩,他們在每段雙人舞、獨舞或領舞的表演中,都做到了戲份飽滿、感情充沛,「跳、轉、翻、控」比較到位,甚至在完成「揮鞭轉」和 「二位旁腿轉」等高難技術動作時也勇猛無畏,讓喜歡看舞蹈、推高潮的北京觀眾接連鼓掌,甚至高聲叫好!
僅有的美中不足則是,他們在幾段快板的舞蹈中偶爾顯得手忙腳亂,而在一些高難托舉動作的完成度上亦有些青澀……不過,這些瑕疵堪稱年輕演員進入職業生涯不久的共同特點,而年輕則是他們的最大資本。因此,我篤信,通過嚴加調教和大量登臺,他們日後一定能夠日臻完美!
作為一部大型舞劇,《愛麗絲夢游仙境》自然會需要幾段群舞造勢,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學生們理應登臺助威,而當中央芭蕾舞團藝蕾舞校的幼童們扮演的火烈鳥幼崽登臺時,其童稚氣與芭蕾范兒並舉的形象立即引發了首都觀眾們的歡笑聲與喝彩聲。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愛麗絲夢遊仙境》/ 攝:Conrad Dy-Liacco(照片由香港芭蕾舞團提供)
作為不能說話的舞劇,港芭的這個版本或許應該刪減一些並非必不可少的人 物,目前多達八人的「主要人物」的確有些「擁擠不堪」,而魚貫而入、熙熙攘攘的魚先生、蛙先生、柴郡貓、毛毛蟲、三月兔、大惡龍,還有小豬、睡鼠、紅鶴、刺蝟,以及搖木馬蠅、下午茶蛾、聖誕蜻蜓、孿生兄弟「半斤八兩」等等小動物,更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或許,這些童話中的小動物本是歐美小朋友們司空見慣、一目了然的,但對於內地的同齡人,乃至是我們這些爺爺輩的老人 家而言,則有些莫名其妙,甚至一頭霧水了……
不過,總體而言,瑕不掩瑜,自不待言,香港芭蕾舞團在闊別七年後再次來京演出的這三場童話舞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確是備受矚目並大受歡迎的,同時亦有這樣一番美意:那就是將這次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作為其團慶 45 周年的高潮!身為首都觀眾一員,我們懇望能夠經常地看到他們的精彩演出,至少不要再等一個七年!
==========
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國際舞評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