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和光同塵》中身體的有序VS失序

文:Yumi Leung


桑吉加新作《和光同塵》帶有末日般的整體基調,讓我想起其2019年作品《Re-Mark》,甚至其中一個舞段——舞者用身體搭成一座供人行走的橋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相較之下,《和光同塵》的舞台設計更為大膽新穎,背景也由香港的城市命運移至整個宇宙。創作團隊充分利用整個「大盒」空間,突破傳統舞台的格局,觀眾的每次介入也成為了其中一種秩序,看出作品中有序與失序的玩味。


開場前一個由樹枝和鋼材交錯組成的巨型鏤空圓球被放置於入口處,張藝生在圓球中緩慢移動,球體隨著移動的重心轉變,不時壓過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球,發出無法預測的爆破聲,像是一種入場前的預備指引。這個聲音可以是慶賀的爆竹聲,也可以是破裂毀滅的悲劇,桑吉加將意義的解讀留白。而在倒計時的映照下,不確定性被放大,帶給觀者一種強烈的不安全訊號。接近開場時,張藝生嘗試從大型圓球中透過鏤空處將小黑球逐一拋出,觀眾也隨之將這個動作指引帶入場內。

「城市當代舞蹈節2023」開幕節目:和光同塵/攝:Carmen SO(照片由 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以即興打破固有秩序


場內的小黑球整齊排列在地面上,一陣風將其固有的秩序打亂,舞者開始與小黑球進行著不同的互動,也有些舞者將這種互動延伸至觀眾,如在觀眾手中用小黑球疊石等。觀眾模擬張藝生的動作,將滾出場外的小黑球拋回場內,舞者的動作和觀眾的參與不斷重置小黑球的秩序。


此次演出的舞者來自現代舞、中國舞和芭蕾舞三個派系,包括城市當代舞蹈團團內藝術家及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應屆畢業生共45位舞者參與其中,每個人都帶著不同背景和故事進入這個半即興的場景。正如桑吉加的隱喻,這個舞台展現出塵世的狀態,在沙塵之中總是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的平衡也傾向於「最大亂度」,每位舞者如粒子般在明暗交接中不停碰撞,又逐漸匯聚成洪流。這種「亂」重新規訓觀眾的觀看方式,移動於場內不同位置觀看舞者的身體狀態,沒有絕對的聚焦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此刻的中心。

「城市當代舞蹈節2023」開幕節目:和光同塵/攝:Carmen SO(照片由 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建構上下兩層的新秩序


整個舞台呈現出上下兩層的結構,一張裝滿小黑球的懸空大網以另一種極致的秩序帶給觀眾震撼感。不時有小黑球以固定節奏跌落,發出敲擊聲,這樣的設定似乎在模擬時間的量度,打開了這個密閉空間的視覺感受。


而舞作的結構變化則以音樂作為分野,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狀態。正如李勁松所說,他想讓音樂「被聽見」,這裡的音樂也不再只是背景,而是藏著不同訊息,甚至引領舞者的狀態。配合原始和自然的聲效,前半段呈現出自我生長與游離狀態,舞者在小黑球上滑動,或緩慢地探索與感知身體。然後舞者逐漸以雙人舞或三人等不同組合展現身體之間的互相牽扯,達至擁抱群體的狀態。而隨著音樂的節奏加快,場外舞者重新介入,帶來新的混沌失序。最後神聖、平和的音樂出現,似乎是尋到某種塵世間的和諧。而黑色繩索也在每個分節中發揮重新規劃秩序的作用,卻也成為了纏繞在一名蹣跚前行的舞者身上的枷鎖,甚或是壓倒這名革新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一眾舞者圍成蝸牛殼狀的選段頗為印象深刻,像多米諾骨牌般倒下的舞者是否也在展示一種具有破壞力的秩序。在舞作接近結尾處,懸空的大網墜下,這個上下結構得以合併,一切歸於塵世,如煙消散。

「城市當代舞蹈節2023」開幕節目:和光同塵/攝:Carmen SO(照片由 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與觀眾創造共時性


「共時性」一詞出自心理學家榮格,指不同時刻出現的意識與無意識層的共同意象相互碰撞。舞蹈作為一種身體語言,具有「共時性」的向度,當觀眾把焦點放在演出的特定時刻,便將凝結出一種互動關係。舞者將小黑球踩碎,憤怒地扔在地上,完場後,不少觀眾模仿此動作,共同經歷這一空間的共時性。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看不見的秩序,似是自然與心靈的合一。


結尾處一名舞者在小黑球上滑動,不同人接過她的手又將她重新推出,桑吉加將時間的長度繼續延展,在陰暗的塵世下帶來一點幽默感與希望之光,提醒世人在專注與洞察中找到轉化與超越的力量。


「城市當代舞蹈節2023」開幕節目:《和光同塵》

城市當代舞蹈團

編舞:桑吉加


評論場次:2023年11月14日 20:00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

Yumi Leung


文字、劇場、舞蹈,在海域來回穿梭,不知疲倦。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