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單元.獨創》的三支舞作 呈現三段各異的情愛關係
文:陳瑋鑫
以牛池灣文娛中心為發展基地的東邊舞蹈團,一直藉著場地伙伴之地利,給予本地年青編舞不少創作機會及交流分享的空間。今年三月底在文娛廳演出的《單元.獨創》,就是由藝術總監余仁華挑選的三位編舞,所編創的三支各長約二十分鐘的獨立舞作所組成。
打頭陣的是由洪麗君編舞、余巧兒演出的單人舞作《如果這是一個愛情故事》。舞作大部分時間呈現的,都是一個白衣女子以不同姿態來回橫越舞台,即使台上置放了兩張白色椅子,也沒有多坐或作出很多互動;一襲黑大衣或放在椅背,或穿在女子身上,配合相對靜態的畫面,偶有預錄的獨白播放,令人聯想到這位女子似乎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單元.獨創》/攝:Ah Sze(照片由 東邊舞蹈團 提供)
縱使當中有兩節舞段分別以側光映照黑影到背景,以及運用手電筒作單一光源的舞動,光影效果皆可觀突出,但整體卻沒有為觀眾(至少於我)帶來太大感覺。整齣小品就如其舞台設計所揭示:整個演區從開場前就已經被橫跨舞台前沿左右的一大幅保鮮膠膜,跟觀眾席分隔開來,過程中舞者又沒有觸碰,甚或走近膠膜,觀眾全程只能隔「膜」而視,觀與演的兩個空間完全斷開,彷彿刻意不讓觀眾進入,更難言勾起共鳴。
中場休息過後,劉柏康編舞及與邱福永共同演出的《絆伴》,則完全沒有任何獨白、對白。兩男在語言缺席下,呈現了一段主要以身體角力去推展的關係變化。兩位演者從各自坐臥,到相依、相拒,當中的愛恨交纏直接由兩個身體的力量相交去描繪折射,如此實在的肌肉汗水互搏,叫人看得格外揪心。
要將二人角力做到真實而安全,兩位演者除了要有良好的默契及對對方的絕對信任,其當下的感知及肌耐力都需要有一定要求。劉邱二人在首演的表現都不錯,只不過當中有些動作細節,若能排練得更準確,而非純粹靠即興處理,相信會更流暢可信。事關現在在某些轉折位,特別是要加力控制的動作,都見有所避忌與遷就,明顯見到小心翼翼,不夠開放自然。
《單元.獨創》/攝:Ah Sze(照片由 東邊舞蹈團 提供)
至於壓軸,由劉燕珺創作的《農曆四月十九日》,就以她自己父母相識至今多年的真實人生故事為經,與共同創作演出的董仲勤之間的情侶相處經驗為緯,結合紀錄影像與現場舞蹈,兩線並行,透過檢視及聆聽父母的婚姻故事,呈現並對比下一代的感情態度,效果理想。
作品的吸引力主要來自父母娓娓道來的軼事,而並置於錄像投映前的舞蹈,間或放大當中的情感、間或作出對話,甚至以第三身回應,同樣處理有致,沒有任何一方破壞了另一方的節奏與內容。而董仲勤的戲劇訓練背景,也有效地幫助他演繹/解讀現今世代的情侶相處面貌;末段的雙人舞節,靈活運用透明桌椅組合,又讀又跳,也見編創的心思與合拍。
《單元.獨創》
東邊舞蹈團
編舞:洪麗君、劉柏康、劉燕珺
評論場次:2023年3月24日 20:00 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
陳瑋鑫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及教育工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