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對不對》:叩問三年 關於「溝通」之作
文:蘇桔
音語來回劇場系列《對不對》舞蹈錄像作品/照片由 新約舞流提供
下著雨的周日正午,在新約舞流荔枝角排練室,編舞陳曉玲(Gabbie)、《舞蹈手札》編輯統籌黃逸舜和筆者第一次見面。面對兩個自己初次見面的人,Gabbie投入得很快,旋即開展深度對話,直搗話題核心:「在探索『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放下主觀或前設』是溝通的第一步。不過,這種放下是否真能做到?即或做到,溝通是否一定成功?」
參與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三年,主題一直圍繞「溝通」,Gabbie的想法和創作,經歷多番推倒再重建的過程。及至最後一年,她對溝通的探索和反思推進到「信任」之中,她不停質問:信任是甚麼?信任是相處和溝通的前設,然而這種前設何來?──這是令Gabbie最感困惑的,因此,在創作音語來回劇場系列《對不對》舞蹈錄像作品:〈兩者之間:信任篇〉的過程中,她選擇放手更多,讓三位舞者大量嘗試即興創作,並運用舞者本身的身體條件和對於「信任」的想法,發展成一個舞蹈錄像作品。
Gabbie與舞者初次見面,透過遊戲來觀察舞者的身體反應,以及他們對於他者的信任度,作為編創的元素。當Gabbie邀請舞者開始即興遊戲,三人立即站起說好並開始活動。舞者的迅速反應,讓Gabbie驚訝,因為她從中看見「信任」。不過,更有趣的是,後來有舞者回應說:「我完全看不見。」對此,Gabbie思考良久,提出了她至今仍在思考的問題:信任是甚麼?信任是從自身出發,還是來自他人?
除了Gabbie的創作之外,《對不對》還包含另外兩個舞蹈錄像作品。梁芷茵(Cherry)編舞的〈多聲道第二回:眾聲和弦〉,探討溝通如何在小群組裡被建立,又如何延續下去。Cherry觀察到每個人都有不同面向的自己,而各種面向的自己會與他人產生不同的火花。當一群完全不一樣的人聚在一起,如何保持各自特色,同時在相異的世界中共存、共話、共語?至於葉麗兒(Cally)的編舞作品〈Inner Symphony〉,則回歸到個人的內在對話。因為Cally發現,我們在與他人溝通之前,都當先學會與自己溝通和相處,需要在內在的磨擦、自我懷疑與不確定之中,尋找、聆聽那一把屬於自己的聲音。
叩問三年,三位編舞對於「溝通」的最後創作,拼合成一套相映成趣的三聯畫。作為觀眾的我們,從外「觀畫」時或會發現:我們在不自覺間,同時在觀看自己。編舞提出的問題未必有一個標準答案,我們都需要通過觀察,再自行思考探索。
--
新約舞流在2019年推出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為期三年,每年有多位藝術家到中學、大學和長者中心帶領跨媒體工作坊,還有學員的學習成果展示及年終總結創作。此計劃為青年人設計一連串獨特和新穎的藝術教育活動,同時透過工作坊、演出及探訪等不同體驗去探討「溝通」。 賽馬會「音語來回」舞蹈教育計劃獲頒香舞蹈年獎2022「傑出舞蹈教育/社區舞蹈」獎。舞蹈錄像作品《對不對》是計劃最後的總結,由三位編舞陳曉玲、梁芷茵和葉麗兒各自對「溝通」作出不同面向的思考與探索,並結合教學經驗的誠意之作。
==
蘇桔
滄海中的一滴,大漠裏的一粒,穹蒼下幾乎看不見的一點,上帝的精心傑作。
==
《對不對》
新約舞流
編舞:陳曉玲、梁芷茵、葉麗兒
舞蹈錄像詳情
售票日期:2022年5月16日
播放日期:2022年6月15日-2022年6月29日
票價:$100
售票平台:撲飛POPTICKET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