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從暮春到早秋,我參與了《七七蹈體動作研究》
文:麥慰宗
《七七蹈體動作研究——從「調頻」到「適應」》是這次研究的全名,於2023年5月至8月進行。雖然有點長篇,還是先要說明一下甚麼是「七七蹈體」、「調頻」和「適應」。
舞蹈藝術家盤彥燊(盤)於2016年9月啟動自身舞蹈研究,2021年定名「七七蹈體」(附一)。研究主要借用「氣」(附二)的導引、五韻(附三)、液態系統(附四)的概念,整理出一套舞蹈動作理念及練習方法。所有練習因應不同目的來設計,並發現及創造出自身「未知/已知」動作的語言及動態。以「氣」的共鳴,體驗更率真的溝通方式,強化舞者表演時的溝通能力,讓個人意識及集體意識流動,體會在共鳴中交織出舞蹈的內外形態。
「七七蹈體」訓練計劃歷時120分鐘,依照以下四項目的來分配時間:
1. 調頻:放鬆身體及心靈,讓氣自由暢順地運作。
2. 適應:以意念、呼吸、肢體練習累積體內的氣,使身體出現微溫狀態。
3. 動能處理:借即興和想像,在意識上連接體內和外界的氣,並使它們真實地互動。
4. 運轉乾坤(附五):從了解體液的流動管道,誘發身體不同運動質感,同時覺察自己身體的原有特質。
盤希望從累積探索萬物的本能和本性,透過舞蹈轉化、延伸、扭轉、更新每種事物的概念(包括文化、社會、哲學等不同角度的思考),經梳理自身能量及經驗後,發現創作素材。這是一套根據亞洲哲學思維發展而成的舞者訓練方式,透過不同練習令身體調整至「氣通」狀態,調高在觀演過程中的交流頻率,令身體的表達力及洞察力提升至另一高度。
大家自由選擇測試哪個練習/攝:鄭珞璋(照片由盤彥燊提供)
充滿亞洲哲思的訓練
剛完成的研究,集中研習調頻與適應兩方面共八個身體練習,由所有研究員透過體驗和討論,編寫成聲音導航練習,然後經過七位專業舞者測試,製作成短片上載互聯網,供有舞蹈背景及身體訓練的人士使用,希望有助提升大家的身體運動及表演效果,幫助大家在排練及舞蹈課堂熱身。
研究員共三人,包括盤、舞者盧敬燊(King)、筆者。先來自報家門:筆者從未接受舞蹈訓練,舞蹈純是有時興到不期然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附六),以及平日採訪工作的內容。筆者另一身分是髗骶治療師,向來對身體智慧興趣濃厚,因此這次研究不止從記者身心出發,至於這篇應邀寫就的文章,是個人體驗分享。
作為身體使用者(有誰不是?),深深覺得這套練習同樣裨益門外漢。況且網上平台開放,除非設定為會員限定,而短片現在是不設限的,故此最終都要面向任何人,筆者同時是這次研究的文字紀錄者和編輯,覺得有責任令練習用語通達易明。再者,這是臻善自己的途徑,二十世紀著名科學家亞伯特.愛因斯坦說過:「若你不能簡單解釋一件事,那麼你就是不夠了解它」。
「貼地搖晃」熱烈地進行中/攝:鄭珞璋(照片由盤彥燊提供)
拿捏平衡是學問
經歷三個月,感覺在提供給專業和門外漢的用語上,平衡的拿捏是學問。印象深刻的是,有個指令原本是這樣的:「想像雙手之間有個360度的圓形球體」,筆者愕然,經了解用意後大家同意改成「想像雙手之間有個氣球」。同時擔任評論員的King其後說,舞者們平時排練都用類似原來指令的語法。噢!謝謝大家尊重少數使用者的需要。此外,有個指令為「沉肩」,是否人人可會意?大家共識加一句「即放鬆膊頭」。
研究調頻的練習計有「橫膈膜伸展」、「火式呼吸」、「貼地搖晃」和「暖流導引」。幫忙測試的舞者回應說很少練習呼吸,覺得有趣。打從鑽出娘胎經歷屁股上的巴掌開始,呼吸就自然而然地在我們身上進行,但有幾多人敢說自己懂得。城市人的呼吸大都粗淺,橫膈膜要經過不斷練習,才曉得呼吸時充分收縮與擴張。
四個練習把一般人想當然由鼻至肺的呼吸系統,擴大至覺察盤骨、脊椎與頭骨的微妙變化。其實在骨與肉、器官的機械性與機能性相互牽引中,心也在參與。
說的是心神「在意」,雖然全世界都譯「Mindfulness」作「正念」,我們仨不認同,感覺帶有導向性,認為在意練習身體是覺察當下身體內外進行的一切,不帶批判地接受。我們又討論了「體驗」,身心自動完全投入的存在過程;因此我們在練習中加入了覺察外在環境與體內感覺的提示。
負責測試的舞者反映難以做到全程在意,筆者推斷可能因為腦袋常常跳出來問長問短,例如「這個動作是不是想打開肩胛骨」、「不如你先告訴我背後的用意」之類。另外,在意在長時間中總是斷斷續續的,這在冥想中常見,總之意識跳開了就不要自責,試著把它喚回來。
研究三人組/攝:盤彥燊(照片由盤彥燊提供)
在意是覺察當下身體內外
關於適應研究的四個練習是「直立抖動」、「掛、抱、托、壓、送」、「搓圓撳扁」和「畫星漫遊」,需要大量想像與創意,例如憑空變大虛空的氣球,然後壓縮成珠子,再細味吞下的感覺。有個練習,鼓勵大家摩擦左手指尖,由表皮觸感延伸至皮下肌肉的摩擦,令筆者想起有助平衡能量和改善新陳代謝的「花蕾手印」(附七),身體真是博大精深。
有次測試完以上四個練習,一位舞者說進行時要把專業暫時放下,這是筆者聽過最動人的感言。我們常常任身體被腦袋綁架,強迫身體不情不願地起床或不准上床,唯有開宗明義由身體做練習,暫時丟掉腦袋,用心聆聽身體,與之做遊戲,好好相處,才有望享受自在與發現。
苦心孤詣的盤熱切希望舞者同行,把這套練習用於熱身,原來不少人在學時很少在意用熱身提高身體運動的效能,畢業後因應時間和空間所限,只好隨意而為,各施各法。筆者再度愕然,自問採訪舞蹈排練經年,自以為比觀眾/讀者走近一點,猛然發覺有些事情只是想當然,始終仍是「門外看」。
經過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舞者測試效果,語音導航練習短片終於面世,我們緊張又興奮,期待大家回應。
附錄:
(附一)盤彥燊自小與數字77有緣,他從「數字占卜術」(Numerology)找到77象徵「你現在前進的道路,就精神方面來說也是正確的道路」,又發現77相加至個位數是5,聯想到五大元素,還有華氏77度等於攝氏25度,是身體感受到最舒適的外在溫度。至於「蹈體」,即舞蹈身體。
(附二)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香港道家學者袁康就博士在《氣貫動靜功》一書提到:「氣是一切生命之源,有氣則生,氣無則死。人體以氣為本,氣旺則強健,氣弱則衰靡。中醫以氣的盛衰來解讀健康狀況。」台灣學者湛若水的著作《道家真氣》則提到氣代表呼吸,氣功是不斷地調整呼吸及姿勢的練習。
(附三)五韻(5 Rhythms)由美國心靈舞蹈大師蘿絲(Gabrielle Roth)所創。她自幼接受過許多不同類型傳統舞蹈的訓練,認為透過揮汗舞動身體,可拋開一切煩人思緒,放掉只活在頸部以上的行為模式,讓心靈得到沉澱與寧靜。五韻就是信賴身體,無需思考、分析和判斷;是以身體動作開始,以身體動作結束的練習。它是一個可以把傷痛轉換成治療、疼痛轉換成同情、恐懼轉換成創造力的方法。這五種節奏韻律不是理論,而是實際的操作體驗。當進入這五種節奏中,包括「流動」(Flowing)、「斷奏」(Staccato)、「混沌」(Chaos)、「抒情」(Lyrical)及「靜止」(Stillness),人們已透過動作展開了一趟親密的自我探索之旅。
(附四)液態系統(Fluid System)是美國身心靈合一(Body-Mind Centering®)方法的創辦人邦尼.班布里奇.科恩(Bonnie Bainbridge Cohen)所研發的其中一個系統,認為不同液體在身體流動都與不同動作、聲音的質感和心態有關。
(附五)運轉是掌握的意思,乾坤代表天地宇宙,也代表人事,就是說掌管天地,也掌管百姓,運轉的結果卻不一定。
(附六)出自《詩經》,大意是心情激動時先後用過言語、嘆息和吟詠來抒發,卻仍感不足,便會不知不覺地揮手舉足,舞動起來。
(附七)花蕾手印(Mukula Mudra),又名薩馬納手印(Samana Mudra),五指在阿育吠陀醫學中對應身體五個元素,它們要相互平衡以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所以這個併攏五指摩擦的手印可平衡能量和新陳代謝。
鳴謝
Room 712
==========
麥慰宗
自由文字人,顱骶治療師。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