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從舞台匯演到研討交流——香港演藝博覽(HKPAX)節目精選

文:陳瑋鑫


籌備多時,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的香港演藝博覽(HKPAX)將於今年 10 月 14 至 18 日首度舉行。本地演藝策展人與藝術家終於不用舟車勞頓,就可以在自家門前與世界各地的同業交流切磋;各演藝愛好者也有多一個機會,在香港欣賞到當代演藝市場中的精彩潮流精品演出。


過往藝發局曾率團前往世界各地不同的演藝市場交流,例如橫濱國際表演藝術會(YPAM)和加拿大國際表演藝術交流會(CINARS)。前者主要集中於藝術家之間的分享,促進各地的製作交流;後者則歷史悠久,是較傳統的演藝市場,著重展演與巡演行銷。這次藝發局首辦演藝博覽,顯然希望融會各地市場的優秀之處,既為本地藝術家服務,增加他們的曝光機會,同時也力求滿足外地參與者的期望,讓他們多了解本港及內地的演藝發展與市場現況。


《1014》(照片由香港演藝博覽網頁提供)


跨地域、跨媒介之共製節目

為期一週的演藝博覽,除了針對環球業界的項目推介、講座論壇及廣深文化之旅,也有公開售票的演博節目與國際精品演出。在演博節目中,除了本地旗艦藝團的製作,還有三齣由香港演藝博覽與合作夥伴機構共同委約的作品,包括由香港演藝博覽及中國對外演出有限公司共同創作,融合了地水南音與爵士樂的音樂劇場《1014》,以及與南非國家藝術理事會共製的《發現之旅》。前者乃劇場導演鄧樹榮與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阮兆輝,繼去年新視野藝術節之《老人與他的海》後再次合作,今次還有新世代女演員及唱作歌手林愷鈴演繹爵士樂曲,與地水南音來個碰撞,相信會有不少新的創作火花;後者就由本地作曲家伍卓賢擔任音樂總監,促進南非及香港兩地的年輕音樂人一同在音樂表演及編創上交流。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節目是香港演藝博覽及石川縣立音樂堂共同創作的《琉璃之歌》。這個在形式上跨展覽與表演的節目,由擅長音樂劇創作,並為古董香水瓶收藏家的高世章負責策展、撰寫及作曲,而日本設計師松生紘子則參考香水瓶的設計,透過佈景呈現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時刻。整個演出結合視覺藝術、戲劇、音樂和香氛元素,並會在香港的自由空間首演後,再於日本金澤演出。有趣的是,首演場地大盒是個黑盒劇場,而日本那邊的場地卻是個白色牆身的明亮禮堂,且看創作人如何平衡/突出兩個場地差異,為這個巡演作品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琉璃之歌》(照片由香港演藝博覽網頁提供)


精挑細選的國際精品演出

至於國際精品演出部分,則是透過公開徵集,從三百多份申請中挑選出來的 15 個作品,當中包括十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海外製作,以及三個香港本地原創和兩個來自內地的演藝節目。這些演出都是經不同地方及背景的資深策展人根據計劃書內容作初步評審,並於去年 12 月來港三日,在平衡地域、演出場地安排和表演形式下,經詳細討論後落實,可說是一時之選。

 

雖然據悉有個別獲選藝團最後因未能獲得足夠的資助,只能放棄來港參與,而且大部分演出都選擇了在比較傳統的演出空間內舉行,另類場地如亞洲協會天台花園或博物館內的空間,又因較少申請者選擇而未能帶來更多驚喜。而在演出類型上,戲劇及舞蹈依然是主流,中國戲曲數目不多。然而,最後落實的這15檔演出節目,從演出的風格形式,到主題內容已相當多元,依然值得多作觀摩交流。

 

《發現之旅》(照片由香港演藝博覽網頁提供)


創意分享、論壇與講座

作為演藝博覽,除了演藝節目,討論與交流的環節當然也不可或缺。其中,「領袖講座」將邀請來自十個不同區域的文化藝術代表,介紹及分享他們在各自的地區和國家的藝術生態、當地觀眾的習慣與口味,以及他們希望引進甚麼類型的演藝節目等。早前,藝發局的同事專程前往中東,邀請了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曼、巴林、阿布札比、杜拜等幾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來香港演藝博覽介紹當地的演藝生態。

 

另一方面,三個「論壇」會涵蓋一些藝術圈最新鮮的議題,促進交流討論。「中國新基建」將介紹一系列內地與香港的新文化設施,如深圳歌劇院、東九龍文化中心、西九文化區,以至啟德體育園都將會有嘉賓去分享,讓各地與會者認識到大灣區在演藝基建上的發展,了解每個場地的定位及策演取向,促成更多合作的可能。另外兩節主題分別為「藝術與人民幸福」及「藝術科技」,兩者都是近年演藝圈的熱門議題,屆時將會有本地及海外講者分享各自的實踐經驗,談談在美學以外,如何從不同角度探討藝術的可能。

 

「創意分享」亦有兩場不同主題:一場會聚焦近年越來越多的獨立製作人,特別邀請了一些本地及南美的獨立製作人,分享他們的項目經驗及工作發展;另一場會介紹六位在大灣區出生的藝術家(三位目前在香港發展,另外三位則在外地),希望透過各講者的對話分享,引發大家對大灣區市場的興趣。

 

讓出色的本地藝術家被看見

作為首屆演藝博覽,藝發局希望世界各地的代表能親身來港,促進國際交流的同時,也讓海外來賓了解目前本地演藝人才的藝術水平及發展。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是次演藝博覽還設有三段名為「地表探索」的環節,旨在呈現香港演藝的多元生態。

 

這個環節特別給予本地藝術家或團體,讓他們輪流以半小時介紹自己的創作。即使是未能入圍國際精品演出或項目推介的本地藝術家,也能有多一個平台跟海外的策展人及藝術家建立聯繫,相互認識,為將來的合作提供契機。

 

如此演藝盛事,除了本地藝術家的參與,也很需要觀眾的支持,希望到時有機會在上述活動上碰見,一同跟來自世界各地的演藝精英交流學習。


==========

陳瑋鑫

 

資深藝評人、媒體及劇場製作人,近年主要從事表演藝術研究及教育工作。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