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從限制與自由中平衡——研究後的創作探討
文:Iris Lau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攝: Snap_Shot_Sammy(照片由小龍鳳舞蹈劇場提供)
傳統與當代藝術,經常被放在對立的面向上討論,無論表達手法、觀眾接受程度,甚至乎所得到的認同與財政支援……傳統與當代藝術能否互相幫助,開拓新時代的另一種生存模式,或是如磁鐵兩極,永遠不可以互相靠近?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初始研究為期一年半,筆者作為研究員,見證四位藝術家:當代舞藝術家馬師雅、岑智頤,及粵劇藝術家袁善婷、菊紫雲,與小龍鳳舞蹈劇場的藝術總監許俊傑,由對話開始,互相分享各自對其表演藝術界別的技巧、價值觀及美學。
很多時候,我們討論傳統與當代藝術時,也會談到兩者的呈現模式與技巧,因而把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兩個藝術媒介的限制與自由之上。
為甚麼傳統藝術被認為是傳統守舊?
為甚麼當代藝術讓人感覺標奇立異?
在自由之中如何找尋限制的意義?
在限制之中為何找尋自由的必要?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攝: Maximillian Cheng @ moon9image(照片由小龍鳳舞蹈劇場提供)
因限制而變得不自由,也因太自由而不著地
毫無疑問,傳統藝術中的限制比較多,但在限制中更見其美學特色、技巧要求及創作框架,而美學上的要求更影響傳統藝術的「技巧」層面,令美學、技巧與內容互相限制。如達不到傳統藝術的標準,那創作便會被嫌棄為「不新不舊」的二等創作。
反觀當代藝術,其先天條件便是要打破那些所謂傳統的框架,放棄傳統美學概念,從「破舊」中「立新」,因此強調自由變成了普遍當代藝術作品的天生印記。作品中哪怕有一點與傳統藝術相似的,便不再是當代時尚,成為過時老土的思想產物。
如果新事物必須透過打破或捨棄一些舊有框架及限制才能獲得新思維與自由,那限制與自由能否並存呢?
在是次研究計劃中,筆者除了一般研究的對比及針對當代舞與粵劇的創作手法之磨合作紀錄外,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兩個藝術媒介對其自身之限制與自由的察覺(awareness)。
由察覺限制與自由開始
兩位粵劇藝術家袁善婷與菊紫雲在實踐其藝術專業上,固然不斷地磨練其表演技巧,他們對自家藝術的技巧訓練、美學與創作框架,皆感到自在、自豪,在分享自身技巧與經驗時,沒有覺得受到掣肘,又或對限制感到諸多不滿;而另一方面馬師雅與岑智頤兩位當代舞藝術家,亦對兩位粵劇藝術家所擁有的技巧及美學觸覺流露羨慕之意……
在此看來,傳統框架下的限制並不一定是負面,無邊際的自由也未必可以真正鬆綁創意,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訓練與技巧對創作質素之影響
就近年的觀察與筆者的經驗所見,在本地舞蹈藝術由入門至專業訓練,又或是新編作品的創作過程等,各舞蹈藝術從業員都面對著一個根本/基本問題:我們的根基在哪裡?而這個問題在當代舞中尤其嚴重。
在眾多本地的當代舞訓練中,多年來仍未能建立一套如芭蕾舞及中國舞一樣有條理的系統化技巧訓練,當代舞者究竟需要甚麼類型的身體訓練,才能夠令他們的技巧成長,以至能夠「應付市場需求」(即本地編舞及導演所需求的要素)?
在未進入專業訓練前,大部分凖專業舞者之訓練時數及強度,都不足以彌補專業訓練前所缺乏的。年輕舞者受自身身體條件所限制,令演出的靈活度與自由大減,我們必須要承認,本地舞者技巧上之不足,亦互動地影響編舞上的創作取向。在此看來,傳統舞蹈種類擁有系統性訓練,對技巧亦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如創作要求舞者需要有集中在肢體展現的部分時,傳統舞者便會略為佔優勢。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攝: Maximillian Cheng @ moon9image(照片由小龍鳳舞蹈劇場提供)
創作的自由從認知限制開始
除此以外,當共同創作的舞者之訓練沒有一套框架可跟從時,編舞在創作時更加需要考慮到平衡限制與自由。如前述,限制未必是負面的,創作上的限制並不只是框架,作為編舞還可以把它視為創作上的導向和參數,令作品之內容、意境不會過度「漫遊在半空」。
以傳統粵劇為例,其「故事性」的內容特色,令一切創作元素都以此為中心,雖然這個限制看來太寬太廣,但「故事性」的確令觀眾較易產生共鳴,成功引導觀眾需要觀看的方向。至於如何處理呈現內容的模式,便是後話了。
作為當代舞的「實踐者」,筆者建議(當代舞)藝術家們,在創作前多分析那觸動你們的創作靈感,究竟是甚麼驅使你創作,當你看到限制時,或許正正是你及你的觀眾需要面對的事,那你的創作才變得有價值。
為傳統與當代藝術平反
在是次研究計劃的中後期,四位參與藝術家與藝術總監都曾討論這個研究計劃的未來可行方向。雖然大部分的回應都傾向傳統粵劇與當代舞在「本質上」難以融合,但當筆者看到一個真正誠懇的交流時,便會想真的那麼難嗎?正因為他們在創作過程是如此坦白交流,把觀察到自家及別人的限制悉數溝通,毫不吝嗇地分享自身技能,我相信只是研究還未有足夠時間及力度,去打破各人心中的框架。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是為期一年半的計劃,在藝術總監許俊傑的策劃及引導下,青年粵劇藝術家菊紫雲和袁善婷,以及當代舞藝術家岑智頤和馬師雅,提取了兩門藝術的精粹,一同創作了《男.旦.女.生》,試圖尋找屬於香港的傳統與當代文化。鑑於疫情關係,未能在劇場內向觀眾展現整個成果,但已將創作過程製作成研究集和紀錄片,讓公眾了解是次合作。如欲索取研究集及紀錄片連結,請電郵至slfdancet@gmail.com與團隊聯絡。
「小龍鳳舞蹈劇場實驗平台: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攝: Snap_Shot_Sammy(照片由小龍鳳舞蹈劇場提供)
==
劉詠芝
現為自由身舞者、編舞及劇場構作,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Simon Fraser University,主修跨媒界藝術創作及研究。除演出及創作外,劉氏近年亦被邀請前往國際會議,包括2017及2022「世界舞蹈聯盟高峰會」上演出與發表研究,及於2019年「Literary Managers and Dramaturgs of the Americas」上,發表創作報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