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把一個(人)放在房間裡的原因
文:無聞花 騷
首先,當我們談論劇場和展覽的時候,內在的好奇心來自於為甚麼要把人放入一個發生事件的房間(公共領域)。 甚麼定義了事件以及不同的事件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存在(或不影響)?劇場或展覽,畢竟只是把人放在一個房間裡。 然而,在評論中,一些關於它的儀式似乎總是給評論者一個假設:要帶走相同性質的東西。 我們不試圖討論一場表演/展覽的策展人和創作者有爭議的意圖。 也許你會質疑,但我們純粹希望分享觀看這個劇場展覽之後,在我們腦海中的隨機想法。
隨機想法:
標題遊戲:眾觀
眾觀眾或觀眾觀。
觀作品的節奏。
~流動的作品with流動的觀眾*
往常孤獨的作品聚集在同一時間空間存在。
是日房間:一間鐘錶行。
多條時間線路並行交錯,
跟隨自己的時鐘,
經歷作品的時差。
隱形手指指向,
能指指所指。
─────█▀▀▀▀▀▀▀▀█───
───▄▀──────────█──
──▄▀───────────█──
─▄▀─█───────────█─
█──▄█────────▄──█─
▀▀▀█──█──█──█▄▀▀
───█──█──█▀▀
───█──█▄▄█
───█──█
───▀▄▄▀
望,
繼續?
留在這裡/移動到別處,
來回往返選擇,
在哪個時間點,
遇見哪個表演,
看哪段?
剝開這些身體的檔案,
放大到一個微小的選段,
有人在尋思、有人在展示、有人在分享、有人在克服、有人在調節、有人在直視。
時空進入循環,
錯過了上一秒,
下一秒又依舊在原地,
像在等待你再次加入。
黑盒是劇場,
白立方是展覽,
綠幕是虛擬背景。
「做緊展覽果時呢就係日頭,做緊劇場果陣呢就係夜晚」
劇場裡的展覽或展覽裏的表演,
白紙黑字,
黑背景白花朵,
換個房間、換個背景,意義會有何不同?
爲藝術權威打開小狹縫,
但或許房間外的風景更動人。
房間中的身體、物品、文字、聲音,
都成爲了組織的素材,
任意挪用,
脫離敘事的獨立個體,
不再擁有權力,
賦予觀衆一種新的力量。
六月飛霜、滿地碎片的時候最好做拼貼。
碎屑、凝固的時空,
組成觀看脈絡,
練習理解拼凑世界,
僅為荒誕尋求意義。
沒有記憶的人,
不會做夢。
沒有過去的人,
看不見未來。
只能選擇甲乙[1]。
[1] A people or a class which is cut off from its own past is far less free to choose and to act as a people or class than one that has been able to sitúate itself in history. - Ways of Seeing by John Berger, 1972, P.33
==
無聞花 騷
My friend Virginia Woolf writes too. 雙子座有時,水瓶座有時。
《身體印記 II:眾觀》
Common Ground
參展藝術家:梁儉豐、藍嘉穎、陳瑋聰、 陳俊瑋、郭翠怡、莫翠盛
評論場次:2021年7月27日 15:00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