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淺評《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
文:謝嘉豪
〈一些碎片〉;編舞:黃振邦/攝:Henry Wong ﹝照片由香港街舞發展聯盟提供﹞
香港街舞發展聯盟(下稱:聯盟)舉辦了名為「街舞劇場發展計劃」(下稱:計劃),旨在進一步探索街舞的可能性,並以《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的展演作為階段性成果發佈,更邀得三位資深編舞,參與計劃的學員,並同編創了三個舞作,嘗試讓香港街舞走進劇場,打開更闊的想像。
自從街舞被列入2024年法國奧運的競賽項目,相信對於街舞愛好者來說,是一大喜訊,街舞發展得到了一個新的出路。街舞從街頭開始發展,慢慢承著流行文化的推力,一併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近年不少國外內電視綜藝節目,都加入了街舞元素,令其成為了一股興盛的潮流。作為一種充滿活力的流行舞蹈,以「競技」(Battle)為目標的街舞,一般以年青人為主體,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圈;而香港也不例外,街舞文化一直流傳,又特別以大專學界最為活躍,每年學界的街舞比賽,加上各區大大小小民間營辦的街舞活動,這個舞蹈圈的規模也絕不算少。但街舞就只能成為娛樂和運動競技的「活動」嗎?既然它作為一種舞蹈,其藝術價值的探索,也同樣值得深究。筆者帶著這些疑問及好奇,進場觀看《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雖然只是階段性的展演,但卻展現出參與計劃的學員對街舞的熱誠,而且亦具備向更深層次探索的可能性。
〈更人類〉;編舞:王志昇/攝:Henry Wong ﹝照片由香港街舞發展聯盟提供﹞
計劃邀得三位編舞黃振邦、孫楠及王志昇為參與計劃的學員分別編創三個作品。黃振邦編舞的〈一些碎片〉,以「記憶」作為起點, 六位舞者拼湊出一段關於收集記憶碎片的舞蹈。舞者全都戴上口罩,在燈光微弱的空間裡舞動,似是喻意著在疫情的困難日子中,回歸內在的一種摸索。編舞加入了一些現代舞的元素,使肢體動作變得層次豐富,一些仿似武術動態的動作,也貫徹了黃振邦一直在這方面的動作研究,這些對抗性的舞動亦十分融合到作品中六位街舞背景的舞者身上。〈意異〉由孫楠編舞,三位全男班舞者演出,除了風格化的街舞動作外,也運用了戲劇化的元素。雖然主題不太明顯,但編舞對舞蹈和劇場的想像和意念十分有趣;三位男舞者時而獨自玩樂,時而互動,形成了一場有趣的對話,而這種對話卻又像是從自我分裂出來的,以不同的方式與世界溝通,表現出編舞積極建構的個人風格。〈更人類〉是《The Box 2.0》三個作品中最「不跳舞」的作品,編舞王志昇帶領五位舞者,在台上進行了一次「劇場遊戲」。作品充滿隨機性,例如其中一段五位舞者隨機抽出枱上的提示紙,並要按抽中的提示即場作反應,玩味性十足,也展現了編舞對舞蹈表演本質的叩問。
〈意異〉;編舞:孫楠/攝:Henry Wong ﹝照片由香港街舞發展聯盟提供﹞
雖然《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所展現的是一個發掘街舞更多可能性的嘗試,但展演開放了觀眾(無論是街舞愛好者,抑或是對街舞陌生的觀眾)對街舞的想像,讓街舞不只局限於競技或娛樂的層面,而它的藝術價值是可待提取。不過,香港的街舞文化,如何能放進更宏觀的舞蹈語境當中,還需要舞者及創作人的持續積極發展。
==
謝嘉豪
生於香港,從事藝術行政及藝評工作,專寫舞蹈及文化議題的評析。曾旅居澳門。師隨已故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是香港首批舞踏手之一。現為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The Box 2.0 - Street Style Lab》
香港街舞發展聯盟
編舞:黃振邦、孫楠、王志昇
評論場次:2021年6月5日 15:00大埔文娛中心黑盒劇場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