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淺談《棕色》及其延伸的思考
文:謝嘉豪
看完《棕色》之後,的確有種激烈的震盪,舞者不留力的表現,令人激賞。勁度十足、節奏凌厲、一氣呵成,相信這些形容詞是不少觀眾看罷演出後的印象;韓國魔童之桌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金在德再次與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合作,身兼編舞與音樂創作,與舞團成員一起,炮製出使人耳目一新的《棕色》,除了展現出韓港合作的成果外,亦讓觀眾看到CCDC舞者實力的表現。
《棕色》/攝:Carmen So(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CCDC邀得韓國編舞家金在德再次合作,為舞團編創新作《棕色》,適逢有幾位新晉舞者加入了舞團,令演出增加了新鮮感。不過,相信大家對金在德應該不會陌生,他於2018年已首度與CCDC合作,並憑《跌宕》獲得香港舞蹈年獎2019「傑出配樂設計」。金在德在音樂創作上的才能,令他所編排的動作非常精準,可以說他的編舞幾乎是從他編寫音樂時已經開始,所以,長約70分鐘的《棕色》,對於舞者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
《棕色》大致上可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以群舞為主,舞者穿上棕色長袍,全都戴上面罩,整個頭部都覆蓋著,而且手上戴有手套,連著長長的指甲;舞者的身份被抹去,只看到一群像是「怪物」、「異類」的物體,揮動長而尖銳的手指,不停扭動身體,加上令人眩暈、低沉的電音配樂和微暗而帶點腥紅的燈光效果,營造出詭秘的氣氛。觀眾被拉進了一個無以名狀的境界,但編舞好像沒有意圖要讓人理解甚麼,即使只是構造了一個詭秘的畫面,已經達成了觀賞效果。
《棕色》/攝:Terry Tsang(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相反,在下半部分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形態,舞者一個個脫去頭上的面罩和長袍,再以一身輕巧的服裝出現,雖然服裝依然維持著棕色,但隨著音樂節奏變得急促明快,舞者的動作變化成急衝、跳躍,以及一些對抗性的動作。畫風完全改變,節奏凌厲,一觸而發,而且幾乎沒有半點停頓,令人目不暇給。下半部分的舞動,看到更多辨識度高的動作,例如韓國傳統舞蹈動作中拉弓、腰鼓、秧舞等動作的轉化,亦因為連貫不斷的音樂和動作,以及與土地有關的動作元素,令人聯想到編舞的創作意圖是否要來一個「春之祭」的變奏版?無論如何,金在德的音樂與編舞,是讓人驚喜的,而負責燈光設計的羅文偉也別出心裁,與金在德的舞動配合;服裝設計以及面具的製作,也顯出了獨特性,特別是面具製作,看得出其製造及操作的難度。
《棕色》/攝:Terry Tsang(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棕色》是一個令人看得熱血沸騰的作品,見證著舞團在過去幾年艱難時期的靜心蘊釀,以及新成員加入,調整後再出發的意味;而《棕色》受到觀眾的受落,讓人知道CCDC舞者仍然「跳」得很出色,但在我們看到這種「很現代舞」的演出的同時,作為觀眾,到底我們在期望看到甚麼樣的現代舞團?藝術創作的形式與媒材日新月異,而作為舞團又要如何思考與觀眾的關係?要以甚麼形式與受眾互動?除了讓觀眾看演出外,還有哪些形式讓觀眾參與舞蹈呢?筆者樂於見到一個既能「跳」,又能創新的現代舞團持續發展,而如何平衡之間的分量,相信是舞團在面對轉型期中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作為受眾的我們,也要對所謂現代舞蹈,抱持更開闊的想像。
《棕色》
城市當代舞蹈團
編舞:金在德
評論場次:2022年12月23日 20:00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謝嘉豪
生於香港,從事表演創作、藝術行政及藝評寫作。曾師隨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已故),深造舞踏藝術。現為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