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無極》的疫下交流

文:聞一浩


《無極》 / 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澳洲編舞史蒂芬妮.雷克創作的《無極》,舞台表演者可多達五十人,而且會在演出所在地區挑選非職業舞者擔演。非職業表演者演出也是近年頗受藝術家重視的一條創作探索路線,期望為藝術演出提供不一樣的質感。這次由香港藝術節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聯合製作的《無極》香港版本演出,表演者雖然全部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學生,但舞蹈訓練背景有異,來自芭蕾舞、中國舞及現代舞訓練的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以外,也是一次跨舞蹈的合作與交流。


香港演出舞台上雖然沒有半百人數,但四十多人的舞台也相當震撼——入場時看到清一色身穿黑衣的表演者仰臥在地上,圍成一個大圓,視覺上已先聲奪人,其後多場群舞的編排也帶來不少的視覺衝擊。《無極》是雷克探討群體與個人間的關係與張力的一次創作。具體呈現上,不論在音樂或視覺方面,《無極》均在極度規律中透現差異——甚至以非常微小的動作變化,來凸顯群體與個人之間的張力,猶如一個世界的縮影,在要求配合的世界/群體規律中,呈現個人如何自覺及如何保有自我。


《無極》 / 攝:Eric Ho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微小的差異與相當嚴謹規律的節奏,對表演者無異是相當具挑戰性。幸好音樂的規律性為表演者提供了一個動作依附的點子。觀看當天,儘管偶有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差不多每段群舞都輪流有個人亮出的一刻,時間及動作幅度都要小心掌控——整體來說表演者在形體處理上算是掌握得不錯。群舞以外,幾段獨舞的表演者均表現稱職。然而,如何於形在之外呈現當中所需要的能量,尤其是背後支持的情感與情緒,現時看到的一些能量都是較為機械式,相信表演者還需要再進一步揣摩。


《無極》 / 攝:Eric Ho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這三年表演藝術面對的困難實在難以形容,記不起多少個演出延期,甚至被迫取消,身為觀眾也甚感可惜。當中,與海外團隊交流尤其「缺席」,但這也催使了許多藝術機構或藝團另闢蹊徑,找不同的方法讓演出成事。《無極》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雷克於網上指導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學生排練,2022年藝術節原定演期又因場館關閉而被迫延期,最終安排在八月演出。因為演期改變,演出的學生陣容又因而有所不同。在不斷應付新情況下,《無極》能夠成功上演,已是一項成績了,亦為未來跨地域交流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合作方法。



《無極》 / 攝:Maximillian Cheng(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無極》

香港藝術節及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

編舞:史蒂芬妮.雷克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評論場次:2022年8月26日 20:00 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