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甚麼是當代舞?甚麼是藝術教育?

文:梁曉端


「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專業舞台導賞/攝:DejaVu Creative(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甚麼是當代舞?甚麼是藝術教育?」由以上的問題開始,從構思、準備、實踐…….走到三年後的今天,中間經歷社會動盪、世紀疫情,「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的演化,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都超越我的想像。


整個計劃分三大部分:到校巡演節目《舞・出個框框》、專業舞台導賞、教師及學生工作坊。目標為培育出具賞析能力的舞蹈觀眾群,由觀賞到參與,入門到深化。以下將從創作手法、背後理念、因應時勢的演變三方面分享。


創作手法和教育劇場的觀演關係


一開始我就捉住最直接的問題出發,構思巡演的部份──「睇唔明!」這個疑問經常出現,特別在以標準答案為上佳的教育體系中,學生常常會問,那麼「點樣先係睇得明?」。很多時候,因為「都唔知你哋跳緊乜」,令觀眾卻步不願意觀看抽象的舞蹈演出。針對這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觀看指引或解說,而是突破「看別人想我看到的」,賦予觀眾自主詮釋的權利,每個人都能夠建構出自己的賞識脈絡,評價作品。


考慮到巡演節目的對象是小學生至中學生,因此敘事方式必須引起興趣和共鳴,場面觀感多樣性,能打開觀眾對當代舞的想像,並且結構有一定的靈活性。


「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到校巡演/攝:DejaVu Creative(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表演手法以舞蹈和演戲交互進行。以年青表演者自身作為「角色」,讓學生容易代入。每段舞蹈段落之後,透過輕鬆、自嘲、貼地的台詞,推翻某些既定的概念,叩問當代舞的定義:「點解要用呢首音樂?」丶「點解要做呢個動作?」丶「點解要喺舞台上跳?唔喺台下跳?」等等。


舞蹈編排以「現代舞到當代舞到表演形式交雜」的邏輯構作,一步步引領觀看期望。動作發展脈絡從具結構和規範性,到伸展、收縮、地板和空間分割,到富生活化和意圖清晰,及當下即興。音樂選用的發展脈絡由古典曲目,到氣氛營造,到運用純文字語言。


而互動部份是最考驗表演者的,要做到真正聆聽感應學生,拿捏現場狀況,表演者之間有默契地作出即時回應,摒除生硬的形式,有機自然地帶動氣氛。這正正是教育劇場的魅力,也是演與觀的真正交流時刻。


若節目進行是感性的體驗,最後的分享對話可說是理性的反思。每次總結的方向和提出的思考問題都不同,視乎學生年齡、背景,以及該校學習文化氣氛而作出相應調整。這些因素很多時候要去到現場才會知道。


如何「導」,如何「教」

「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學生工作坊/攝:DejaVu Creative(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計劃的另外兩部份──舞台導賞及工作坊,是實踐團隊的教育理念。由於當代舞的表演形式千萬種,每次都要因應作品及編舞的想法設計導賞活動。有時候要解說一些背景資料,有時候要身體力行體會編舞的創作方法,有時候是近距離與舞者交流,有時候是延伸討論某些議題。但基本原則就是讓學生觀眾放下「睇唔明」的心理包袱,肯定個人的直觀感受,只要能忠於自己的感覺和想法,無論喜歡與否,就已經是「睇得明」,所以活動都是以引導和啟發性為主。


至於老師工作坊,目標在推廣應用舞蹈作為教學手法,並不是要求技術,焦點應該放在embodied learning(體現化或具身學習),發揮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學生工作坊的重點是讓參加者以身體表達所思所想。課程設計由教育藝術家們主導,他們各自透過課堂經驗整理自己的教學法(pedagogy)。共同的核心目標是以當代舞作為創作手段,讓學生對身邊事物及個人情感作出回應,與自己及外界進行對話。


計劃的演化


計劃實施一年多後就遇上學校停課和表演場地關閉的阻力,我們馬上作出應變──運用錄影及直播,也算得上是反應最快的團體之一。作出這些應變策略的同時,我們反思計劃的價值是甚麼?為甚麼要做?為誰而做?想達到怎樣的學習經驗?我們並不希望這些策略是「權宜之計」,我們認為新的模式應該仍要創造出表演的現場感、共時性、真正的交流。於是,嶄新的混合方式(預錄及實時)迫使我們創作出新的表演美學,身體與空間(實體和虛擬)的關係,最後更發展出一個結合場域特定、導賞、參與式的網上實時互動節目。預錄的影片及教材套也為老師們提供全面的網上資源。回想整個歷程,實在要感恩團隊之間的信任和勇氣,大家都代表著當代藝術的創新精神,以舞蹈創作面對困難逆境。


後記


若問我計劃的成效,以及最令我感動的,除了令人鼓舞的感想,在街上會遇到學生認得表演者,老師們也給出肯定的意見外,就是團隊中每個人對計劃的歸屬感及成長。當中有人開設了自己的舞蹈教室,有人持續探究創作,有人在舞蹈教育的身心靈方面拓展,有人繼續實踐戲劇與舞蹈之間的關係,有人決定調整生活模式全情投入表演,後台及行政同事在其領域上也有各自的能力提升。而我,繼續思考藝術的社會責任,以及對這個城市面對的挑戰要作出怎樣的回應。


有關「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詳見該計劃網頁:https://danceliteracy.hk/



==

梁曉端

城市當代舞蹈團劇場構作

「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策劃及導演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