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聚散》中看碎片化的記憶與身體

文:Maze Chan

《聚散》;編舞:黃茹、劉詠芝/攝:張志偉


09舞蹈劇場作品《聚散》以阿兹海默症患者(認知障礙症患者)為題創作,探討患者記憶碎片化的過程,透過舞作再現記憶的重組與消逝。「碎片」可謂《聚散》全作的關鍵詞,其中以聲音與動作之「碎片化」尤其突出。


作品先從眾舞者自白起步,透過各人讀白及錄白,建構記憶片段。編舞又以開場完整之自白與後段零散混雜的字句作對比,運用「聲音」在作品中呈現記憶碎片化的過程。另一重要的「碎片」是長凳上的雙人舞,由起初輕輕觸碰發展出未完整的動作,至中段仔細刻劃二人關係的完整動作,到作品尾聲女舞者需由男舞者引導才能完成舞蹈段落,與聲音碎片互相呼應。


大腦猶如記憶迷宮,舞者鑽進患者大腦,以身體重組記憶碎片,透過聲音設計輔助拼湊想像。編舞刻意以「地點」主導聽覺,或許是因為阿兹海默症患者最明顯的病徵就是忘記自己身在何方。從作品前段舞者碎念香港各處地名,到作品中段聲音設計師進一步模糊地點,觀眾在音節律動中尋找「地點」卻早已迷失確切方向。舞作後段,女獨舞者走在燈光投射下的窄道上,「邊度」、「嗰度」、「呢度」等與方向位置相關的方位詞耳語不絕,女獨舞者在空盪盪的舞台上與不明來歷的聲音「追逐」,運用聲音及身體展現出腦退化過程中的茫然與沮喪,深化了迷失方向的感受,讓觀者能更容易與阿兹海默症患者產生連結。


作品尾聲,意表患者的女獨舞者在眾舞者保護下不斷往外掙扎,未知是患者受保護的狀態呈現還是身體失控不由己的寫照?此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去形容他們認識的「她」,然後「她」從舞台後方推著椅子緩緩步前,錄下一瞬「全家福」,勾起各人記憶中的某一位阿兹海默症患者,巧妙連結觀者的自身經歷。


雙人舞的變奏、聲音與身體的追逐、利用手提燈光及陰影中的身體展現觸不到的記憶⋯⋯《聚散》有不少特別的設計能引起觀者共鳴,但就整體而言,段落略顯零碎,某些動作編排未能與主題連結。開場首段群舞在動作設計及舞者情緒傳達上,都難與「記憶」、「碎片」等主題內容扣連,舞者以舞台工作人員身份進場之意義亦不明,前十數分鐘的觀賞經驗因而較抽離。另外,某些段落之間的轉折頗為突然,音樂與動作的過渡若能處理得更流暢一點,作品會更完整。


《聚散》遊走在記憶拼圖之間,輕觸對疾病的無力與茫然,若每一塊記憶碎片能互相映照、對話,相信能產生更多共鳴。



===

Maze Chan

自由身創作人。畢業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主修舞蹈編創及理論研究。關注城市發展及身份認同議題。

《聚散》

09舞蹈劇場

藝術總監/編舞:黃茹

編舞/劇場構作:劉詠芝

評論場次:2020年11月20日 20:00 線上直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