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舞蹈競賽的獎勵:一瞥香港霹靂舞現況
文:林奕玲
香港藝術發展局於6月中旬舉行「音樂及舞蹈卓越表現獎勵計劃(先導計劃)」的發佈會,目標是鼓勵藝術家參加世界認可賽事,並以豐厚獎金以示對這批有卓越表現人士的嘉許。由於這屬先導計劃,因此暫只接受個人申請,以舞蹈而言,即是指參與海外國際賽獨舞項目的舞者,申請不設年齡限制。
香港早於二戰前已有港人辦國際標準舞(國標舞)賽事,及後到了1965年教育司署舉辦「學校舞蹈節」,以舞蹈比賽形式推行,舞蹈比賽開始擴展至各舞蹈種類。連同地區舞蹈大賽如「荃灣區舞蹈比賽」(1967)及「全港公開舞蹈比賽」(1971) ,這些成為陪伴香港舞者及導師們成長的集體回憶。至於參加國際賽的經驗,七十年代後期,一眾國標舞舞者更是先峰,並取得不俗的成績為港爭光。這些背景資料都展示以舞蹈比賽作為推進藝術發展的操作,一直存在於舞蹈界,且行之有效。粗略估計,全港在2016年已有100個大小不同類型的舞蹈賽事。為甚麼在2024年這個時間點推出獎勵計劃?背後反映著甚麼藝文現況?
香港舞蹈節 2013(照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提供)
香港代表遠赴德國,參與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 Tanzmesse 2016
(照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提供)
針對第一個問題,參照過往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界別的先導或主導計劃,如香港舞蹈節(2006,2010,2013)、參與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Tanzmesse(2016)等,均產生了不同成效。而今次的先導計劃的主要對象是獨舞成績優異者,相信是回應現今世界五花八門的舞蹈賽事現象。限制獨舞應是先導計劃的緣故,抽選一項容易評估與界定的項目將有助評估成效。此外,嘉許獎金的金額以舞蹈界來說非常重磅,相信這能激勵具潛質的舞者勇闖高峰,某程度也回應世界舞蹈的一些潮流。
曾子驊(B-boy Think)(照片由中國香港體育舞蹈總會網頁提供)
以街舞中的霹靂舞為例,今年新增成為巴黎奧運的比賽項目,這種由六、七十年代美國貧民區的消遣娛樂,走到今天奧運大舞台的舞種,全以個人風格及高難度技術的展現吸引了千禧世代的眼球,霹靂舞舞者每當站在賽場上,既要回應對手的動作,也要即時回應由DJ播放的音樂,務求將當刻動作更具音樂感地呈現。鬥舞場上的音樂和舞者動作的即興性,總會為現場觀眾帶來一連串驚喜,包括與對手比賽時的火花、不時出現超越想像的肢體動作及舞者們玩味十足的創意,都是個人化自由風格(Freestyle)的發揮。因此對年青街舞世代而言,獨舞與競賽的關聯性是密不可分,而霹靂舞獲選為奧運項目,舞蹈競賽作為推動舞蹈發展的手法隨之被放大,也獲更多人的認同。
曾子驊(B-boy Think)(照片由中國香港體育舞蹈總會網頁提供)
而獎金方面,普遍本地賽事都以鼓勵性質發放賽事獎金。偶爾在香港舉辦的世界級國標舞職業賽事中,優勝者的獎金也以萬元起跳,而能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這個「卓越表現」的得獎人士,必定是世界級水平的舞者。這種像運動世界裡用獎金支持全職舞者的運作,暫只有國標舞的社群發展較成熟。在新興的霹靂舞世界裡,的確有其他地區的世界級舞者可以依賽事獎金為生,雖然奧運令香港的霹靂舞舞者多了贊助商支持,但始終缺乏教練及設施配套,霹靂舞者只能各施各法提升自己的舞技。按香港奧運霹靂舞隊成員之一曾子驊(B-boy Think)分享,內地霹靂舞舞者的訓練是跟國家體操隊操練,台灣和韓國亦有為霹靂舞選手提供職業訓練,由技術操練、體能訓練、飲食餐單至運動心理各方面獲得全面支援。B-boy Think 為爭取奧運入場券,這兩年一直努力籌募資金到外地作短期集訓。他的處境反映出,要真正獲取世界級賽事名次以先,更多的支援、專業訓練及發展配套必不可少。
本地舞者在世界性賽事裡一向都有亮眼成績,這既是舞者努力的成果,更是導師團隊及許多配套支援的證明。相比之下,街舞的文化特色是以競賽為技術提升的手段,卻因在香港發展的歷史短促,教學及相關配套尚未成熟,因此爭取卓越成績只能指日可待。
==========
林奕玲
香港街舞發展總會總經理。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完成藝術行政碩士課程後回港,以自由身行政主任及聯絡統籌等身份籌辦香港舞蹈聯盟、香港芭蕾舞學會及香港舞蹈總會的活動。2016年與友人創辦香港街舞發展總會並成為總經理至今。曾任《香港舞蹈年鑑》計劃統籌達十年,最近為《香港志》表演藝術卷舞蹈章擔任撰稿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