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詩化「規範」的迴旋——《拾憶遊》

文:Maze Chan


《拾憶遊》/攝 : Maximillian Cheng (照片由KALOS Productions (HK) 提供)


脫下鞋履,步進排演室,眼前景象陌生又熟悉。鏡子、扶把、手推車、意義不明的大皮球與滾軸──三位舞者圍成半圓,站在「佈告板」前如陀螺般慢速迴盪。現場演奏者以頌缽微細平穩的音頻引導觀眾進入演出,磨缽的手勢與舞者的身體互相呼應,緩緩畫出一個又一個圓,聲音亦震盪和應,迴盪、縈繞不斷是聲音的曲線和身體的餘音。


《拾憶遊》沒有滿溢的能量,一切都在高度控制的狀態下進行,舞者緩慢地尋找身體的圓、演奏者徐徐抹出聲頻、觀者不自覺屏息;有趣的是創作者想要擺脫教育場所約束身體的特性,卻在展演現場呈現另一種約束。舞者一度擺出恍如芭蕾的預備姿勢,起勢一刻卻將之扭轉,折彎扭曲的身體,在「約束」和「自我」間掙扎。說是掙扎,視覺上卻一貫柔和,角力只在心理層面延伸。

《拾憶遊》/攝 : Maximillian Cheng (照片由KALOS Productions (HK) 提供)


演出中段,舞者從地上「拾起」了甚麼,憑藉作品名稱大約猜到與回憶有關,然而編排上略嫌不見首尾。反之「圓」的意象深刻,無論動作抑或聲音都緊貼其迴旋的曲線。作品中後段演奏者敲響玻璃杯,聲音在杯中迴旋震盪,然後玻璃杯被緩緩高舉,聲形同步牽引眾人視線,劃出一道深刻的弧線。其後音樂漸轉明快,手風琴催促律動,身體重複扭曲直線,若隱若現的陰陽調和——身體在高度控制狀態下製造不穩定。手風琴明快節奏連帶身體律動加快,三人重複扭動曲線、畫圓、停頓——停頓在鏡子面前,停頓在觀眾面前,停頓在扶把之上。停頓製造疑問,是誰、是甚麼令你猶疑?還是你累了需要休息?稍息之後舞動繼續,再停頓、再繼續……直到手風琴慢了下來,複雜音頻漸化為簡,單一長音照看躺臥地上的疲憊身軀。舞者以緩行曲線對抗排演室規範強勢的語言,他們專注的狀態帶領觀眾跟隨聲像迴旋,在思緒間稍息。


排演室內有不少從北歐首演保留下來的佈景,演出完結後舞台馬上變成展覽,讓人再三思考規範空間被扭轉的可能;但佈景在演出過程中意義不明,像是從不存在但又佔了不少物理空間。若香港版演出有北歐版的煙霧,到了尾聲霧散開才看清佈景,或能轉化空間連接兩地,增加對空間權力的想像。但香港版沒有煙霧,北歐式佈景赤祼地躺在場上,沒有連結作品,觀賞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固惑。

《拾憶遊》/攝 : Maximillian Cheng (照片由KALOS Productions (HK) 提供)


餘音迴盪片刻,終於被眾人呼吸聲蓋過,掌聲響起,又回到最初的排演室。回看這趟旅程,聲音是最好的領航員,帶領我們走進詩化空間中,放下過於複雜的技藝展示,擁抱簡潔的身體語彙。可惜結尾略急,在慢步調一小時後,不妨再安靜歸零片刻,讓觀眾在不動之下感受身體和空間的轉變。另外亦建議在觀眾席佈置上花點心思,去掉「規範」的座席安排,詩化空間的效果會更理想。



==

Maze Chan

自由身創作人。



《拾憶遊》

新視野藝術節2021

概念/空間/舞台導演:史構堡

編舞:盤彥燊


評論場次:2021年11月21日 15:00 葵青劇院排演室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