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談《聖誕快樂》的演出與網上轉播的思考
文:艾蕓
《聖誕快樂》/攝:曾景輝(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社交距離劇場(social distancing theatre)無疑是衍生於全球疫情大流行下的劇場變奏。當表演場地再次關閉,城市當代舞蹈團駐團藝術家龐智筠的獨舞《聖誕快樂》,為配合聖誕檔期而改以線上直播。由依循舞台為本為出發點的製作,換成實時轉播,在經歷疫情所帶來的不可抵禦的不便中,調整觀演形式和結合媒體平台。
窺望龐智筠的獨舞
獨舞分別由兩首曲目為表達框架,以音色構築起氛圍、狀態和推進情感的作用。鋼琴獨奏《Für Alina》音色沉重,但其調性卻尖銳地貫穿彌漫藍白色的光線間。編—舞者肢體動作平和克制又充滿思慮,凝神地對每粒音符、旋律做出同位的動作性表達,展現和紙盒的「物—我關係」。表演者把肢體捲曲、壓低、摺合,結合起紙盒的尺寸限制,形塑了偏離慣用的直立式動姿。從特定物件的內和外為主導,仿生出特殊的空間感知,共同交織起流動的模態,盛載情感。簡介中,創作以「私密低語」概括了鏡頭後的舞蹈活動,表演者通過動作的諄諄介入,增潤了日常不過的紙盒。對只具效益用途然後棄置的物件,產生了異質的關注。此外,樂曲的創作原意是獻給遠離了孩子的母親的一份慰藉。在缺乏其他方面的參考架構時,樂曲再現的情感和指涉的寄望,可以帶來一絲扣想?而表演者面部表情人格化的處理,是孩子的形貌?是母親的憶念?觀眾在鏡頭的逼視下,成為通向編—舞者精神幽徑的擺渡人。
對比前段的寂靜,《Rain, In Your Black Eyes》的抒情明顯更豐富和節奏更緊密;圍繞相同旋律的重複變奏,亦把舞蹈動作變換成更釋放,多向量的表達。先前未充份展露的一抹雙肩吊帶裙,在表演者旋轉和跳躍間輸出了衣飾的個性。前高後低的裙擺,充滿皺褶層次;深藍襯色,亦鞏固憂郁形象和知覺撩動。在燈光明亮的效果下,見證肢體意圖傳遞的圓熟。兼具陰柔的姿態和機巧的滑動,令觀看遊移在身體的混跡和殘影時,折射出「都會女子」這個指稱,靈活卻湍急的神貌。可惜鏡頭前表演能量單薄,整體精確度失神。最後,表演者把原先隱沒於圍繞演區的椅子,向紙盒堆疊成某形態,然後收匿其中作結。事件和行動倒亂了物件先前的設置和有序排列,卻只構成裝飾的標記。但和紙盒連結的微妙回歸,卻為舞段譜出敍述情操。
舞蹈創作的「現場」意義?
回到影像轉播的處理手段去檢視,第一場以展示作品的「最佳」調度為目標, 第二場則加入四個鏡頭的即興版本,探索處理鏡頭運動和舞蹈創作的共構關係 。不穩定的搖晃,令觀眾意識到攝錄者在場,並在過程中提供不熟悉的「現場」效果, 產生出節奏感,有時比鏡框裡的表演事件更能挑起視覺上不同程度的觀感。在演後談中,資深即興舞蹈工作者方俊權點明——作品、鏡頭運動、攝錄者的三重層次;方的鏡頭操作是「參與」表演,提供戲劇反應,在相互影響中產生舞蹈。方的反身性回饋,攝錄者的「現身」說法,反映同具創造性的邏輯、價值、貢獻,為舞蹈創作提供藝術觀點。在現今,這種戲劇化觀看經驗並非陌生,隨身電子儀器把觀看帶去更真實的時空場景。所以單把感受「現場」納入舞蹈創作的共構關係的討論,足夠嗎?失去「時段」感的觀看意義已經在屏幕養成,屏向更現實的大舞台。這次直播,似是重返實體劇場的檔期表,對現場劇場經驗的儀式性紀念,卻無疑地複製起大眾媒體的傳播範本,延續「準時收睇」的觀賞習慣。借李海燕對網上劇場的評論:「有需要在未定性的空間複製另一個的習性嗎?」我們需要一套甚麼樣的叩問方式?「實體劇場」的重點是甚麼?如何針對媒體特性和網上傳播,孵化出對應時代藝術創作,為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帶來突破。
===
艾蕓
表演,書寫,創作
自由駐:城市當代舞蹈團2020──社交距離劇場《聖誕快樂》
城市當代舞蹈團
編舞/演出:龐智筠
評論場次:2020年12月25日 17:00 線上直播
2020年12月25日 21:00線上直播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