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香港藝術節舞蹈節目有得有失

文:聞一浩


今年香港藝術節是疫情爆發以來首個完整的、以現場演出為主的一屆。今屆舞蹈節目有八個,整體來看選擇是較為保守。不過,籌劃節目期間香港的防疫措施仍是相當嚴謹,主事者走謹慎路線也不為過。


說回演出,最為出色的是迷犬舞蹈劇場的《茱麗葉與羅密歐》和芭蕾天后娜塔麗亞ㆍ奧斯波娃(Natalia Osipova)的《「世」不可擋》。兩者分別顯示了創意及表演技巧可以是怎麼的一回事。


《收音機與茱麗葉》/攝:Damjan Svarc (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翻出新意的迷犬


無獨有偶,今屆舞蹈節目中,除了迷犬的《茱麗葉與羅密歐》外,開幕節目之一、斯洛文尼亞國家歌劇院馬里博爾芭蕾舞團演出《收音機與茱麗葉》,同樣改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但出來的效果截然不同。


由迷犬藝術總監班ㆍ杜克(Ben Duke)擔任導演及編劇構作的《茱麗葉與羅密歐》,大膽地改寫了結局——羅密歐沒有死去,他與茱麗葉更結成夫妻。演出由他們結婚多年後,婚姻出現問題而需要接受輔導下開展。杜克借用夫妻會見輔導員時的場面,重構當年兩人邂逅、結婚及尋死的場面,藉著兩人複述記憶的落差,呈現所謂記憶之不可信,以及柴米生活與浪漫愛情差之天地。演出中重要的場面均以舞蹈呈現,而邂逅與尋死等段落的處理,便挪用了雷里耶夫與麥美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相關編排,叫觀眾看到會心微笑。這樣為莎劇經典帶來一個後設時空,將經典故事與當代生活兩個關係重新扣上,大膽之餘也見匠心獨運。


至於由馬里博爾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愛德華ㆍ克魯格(Edward Clug)編劇的舞劇《收音機與茱麗葉》,同樣以茱麗葉為主,克魯格棄用普羅哥菲夫的經典音樂,而改以當代樂隊Radiohead的歌曲為配樂,但未能呈現這樣選擇的用心為何,而故事的擷取也有點支離破碎,頗叫人失望。至於同場演出的《春之祭》,用水這自然元素呈現自然的威力,頗有心思。另一作品《培爾ㆍ金特》人物造型突出,但舞蹈編排卻嫌平板。馬里博爾芭蕾舞團的演出作為今屆重點舞蹈節目,是較為叫人失望。



芭蕾巨星之《「世」不可擋》(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芭蕾天后技藝超群


芭蕾天后奧斯波娃的《「世」不可擋》叫人讚嘆不已。那是一場相當高水平的炫技演出,看到一級芭蕾舞者如何以技巧及感情演繹不同的角色與作品,帶出不同的感覺。


《「世」不可擋》是常見的芭蕾舞星「精選」演出——將著名芭蕾舞的經典雙人舞或獨舞抽取來單獨搬演,主要是為了呈現舞者的高超技巧,以饗觀眾。不過,奧斯波娃在經典選段外,也安排了當代新作,讓觀眾看到她多方面的才華。


《吉賽爾》第二幕的雙人舞及獨舞《垂死的天鵝》都是古典芭蕾的經典,後者更是所有舞星都會一試的舞碼。奧斯波娃與史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客席首席舞者雅各布ㆍ蒂西(Jacopo Tissi)的《吉賽爾》,技巧精準之外,難得更見感情的傾注,觸動人心。《垂死的天鵝》中輕盈的舞步、細碎的趾尖移動,與抖動的雙臂叫觀眾恍如在看垂死的天鵝徐徐前行。《垂死的天鵝》著重情緒的展現與情感的傾注,奧斯波娃將之表露無遺,是相當動人的演出。


此外,她也選演了當代芭蕾編舞家阿列克謝ㆍ拉特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為她創作的《悲傷圓舞曲》,由她與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里斯ㆍ克拉克(Reece Clarke)演繹。當中拉特曼斯基運用了許多古典芭蕾舞動作語彙,讓兩位舞者充分展示芭蕾舞技巧的優雅。


同場還有西迪ㆍ拉比ㆍ徹卡奧維(Sidi Larbi Cherkaoui)創作的三人舞《軸心》和傑森ㆍ傑德貝格(Jason Kittelberger)的《灰燼》,都是為她度身訂造的舞作。兩個作品都是讓舞者展示技藝的高難度作品。《軸心》的動作編排叫人想起接觸即興,三位舞者不斷有緊密的肢體連結,以及重心的轉移,彼此承受著大家的重量,每個人都會是軸心。由三人糾結一體到慢慢開展,然後再回到一體,當中對肢體的運用與操控的掌握實在厲害得很——既展現了高水平的技巧,編排上亦有巧思而不止於技巧的呈現。


本地創作略為失色


藝術節舉辧了十年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於2021年後停辧,因此今屆藝術節只得三個本地舞蹈製作,當中有本地編舞毛維創作的《狂人派對》,以及由法國食蟻獸沉浸式藝術工作室的伯姆與香港藝術家鄭得恩及廖月敏合作的《第一步》。


由毛維創作、陳泰然擔任戲劇構作的《狂人派對》要講的狂,是一種年少時的氣度,不怕輸、衝過去的追夢力量。演出沒有故事,但有一定的戲劇元素,隱然看到經歷失落、追尋夢想,以及保守它的決心。然而演出是零碎的,每位創作舞者均傾注了本身的故事,但感覺較為平淡,面目也模糊,看不到各人獨有的故事。舞蹈素材方面,我們看到民間舞及祭祀儀式性的元素,但整體來說,看到編舞的風格仍在發展中。


《狂人派對》(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第一步》是一個以素人演員為主的演出,觀眾買票時可選擇當表演者或只是當觀眾。以往看素人演員多是事先募集,經過或長或短的訓練才上台與觀眾見面。這次特別之處是表演者只是到場前有個簡單的解說,然後便入場演出。他們戴著耳機,跟隨指示而行動。表演者當中亦有幾位專業舞者,以便從旁引導/帶領素人演員演出。而選擇當觀眾的便在席上觀看這批人在舞動。同時觀眾也會聽到一段旁白,嘗試解說表演者的所作所為,也會列舉問題,引導觀眾思考。可惜的是,單靠這些旁白並未能成功構築起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關係。當旁白不斷提及素人表演者眾多的第一步,兩三次後,作為觀眾,我不期然會想:這與我何干?這個演出我相信對參與演出的意義重大,因為內裡有許多他們的「第一步」,但演出卻未能扣連觀眾。


評論場次:

15.2.2023《茱麗葉與羅密歐》

16.2.2023《收音機與茱麗葉》/《春之祭》

19.2.2023《培爾ㆍ金特》

12.3.2023 3:00pm 《第一步》

15.3.2023《「世」不可擋》

16.3.2023 《狂人派對》


==========

聞一浩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