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愛若有如果》
文:艾蕓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對上一次看陳偉洛作品是《{POV [TWINK / COUPLE (ASIAN) / EXPERIMENTAL]}》,定焦於情色互動的視覺運作。今次《愛若有如果》節斂意淫,只留有綺麗況味和蕩漾肉身。從宣傳素材可窺,圖像曖昧般夢幻、斑雜紋理拼接出層次和生動感;影像的暈影、跳接和褪色氛圍則相當「意吟」,側面地為演出設下前調。
獨立藝術空間牛吉地為是次創作排演和發表地。演區由地膠顏色和地燈清晰界定,觀眾單面安坐後,四位表演者分別出場,以沉默姿勢凝視著在場物件,造型以緊身、kitsch(「媚俗」)、束腰(corset)等衣物拼穿。緊接各人以克制步調、鎖定方位移步,反覆以「比心」(註1)等手勢符碼與口頭的愛作關聯強調,凸顯出這種社交性表達的形式化及生硬。其後跳向擷取簽名式動作風格;熱切舞步並置「東方身體觀」(註2)印象。黃寶娜接著回溯式重演個人獨舞,以鮮活的「無脊椎」想像引導,配合譏諷口吻,添加臨場演繹的層次感。下一段各人轉向芭蕾爵士舞和琴鍵彈奏實踐,角色般耀揚舞者和樂手的技藝行為,嬉弄與制式演練間,浮現雅與痞的閾限,精緻和諧趣之相互消長。後段則將單調的體能和複調的饒舌交錯對襯,構作與前段相類的矛盾感。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四人在堅持訓練間說唱個人感悟,節拍間有默契地推動氣氛,觀眾身體也一起搖動。其後各人以獨白向非現場的情境聚焦,供人窺探,痕跡深邃。如果開場以沉默呼應物件,這段則似告白般去承認,事與物之間的連結,依靠感官藏匿其中,並未缺席。然後又跳去以黑布和舞碼戲仿海平面上升,結合無伴奏合唱式敘述,乍現氣候變化意識。繼而,聲情蕩漾的狂歡派對(orgy) 漸弱地,緊跟隨黑布「淹沒」作收結,未有開展色情和生態面向的追問。最後表演者似信件般「撕開」埋在地膠下齊整的文檔,索引式讓觀眾與自由搜索、連結,增加欣賞的參照角度。此處,「淹沒」和「撕開」的視覺式聯想,以場景調度為喻,立體地捕捉海岸和閱讀狀態,從巨浪形態至紙頁翻動質感,都具敏銳的動態觀察和想像闊度。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觀者大膽表述,整體有併攏而成的手工和裝嵌感:傾向將語言媒介與表演技巧組合進行捆綁,強調語感交流與律動接合間拉鋸的動態過程,形成劇構手法。題目交雜個體生命歷程、流行社交以及表演藝術範式,以活潑、開誠和幽默姿態兼容於編排中。《愛》如一種方法,主張編舞聯繫身體、集體時間和參與活動的共同書寫,描定自己、舞蹈、表演和受眾多重維度,於迥異的符碼意涵間依附、鞏固、潛越和協商。而題材直視、檢驗、挪用、學習,和向內在質詢既定、既有、內存和現存的多種樣態,同時重塑、轉化和不囿於單一性質和屬性獨斷的表演詞彙。素材發掘不拘一格,但也會有簡化個別特徵、主旨散焦和網狀思考的呈現特質。最後,場地經營、勞動和照料任務未完,「愛」長期駐場。
《愛若有如果》/攝 : Carmen So(照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註1:使用單手或雙手比劃心形,以表示友好。流行於時下青年群體、文化工業等
註2:八十年代中台灣舞蹈劇場出現的風潮。Seetoo Chia-Yi, “The Political Kinesthetics of Contemporary Dance: Taiwan in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3), pp. 92.
==
艾蕓
表演、寫作和思考實踐。
《愛若有如果》
主辦、概念及編舞:陳偉洛
評論場次:2022年8月11日 20:00 牛吉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