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 牧場上起舞還是與環境共舞?——淺評《想見有時》

文:Maze Chan


《想見有時》/攝 : Carmen SO(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座落薄扶林村附近的薄鳧林牧場散發沉靜氣氛,陣陣涼風洗走城市人身上的繁囂。尚未對外開放的牧場對觀眾來說十分新鮮,進場後眾人四處遊覽,尚未定下心神,兩位男舞者便徐徐進場,觀眾轉過身來讓出空間,演出開始。


《想見有時》/攝 :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作品嘗試舞盡牧場每一個角落,由小廣場中心兩位男舞者的段落開始,隨著兩人奔至新建副樓後方,鏡頭帶進副樓內,室內影像投影至樓外四道LED屏幕,屏幕遮蓋大部分玻璃門,舞者僅有大腿以下的動作直面觀眾。即時影像和畫面被截取的玻璃門主導了觀眾視角,在開放的牧場環境下看著被操縱的影像,看著明明就在眼前的肉身,卻像是被拘禁的靈魂。屏幕放大「凝看」、疊影「追逐」,動作似乎穿透屏幕,到達另一位舞者所在處,在真實之上製造幻象。此段動作質地和畫面調度都跟其他段落差異頗大,筆者看來是強調了新舊建築之間的差異,以屏幕凸顯空間上的切割畫面。有趣的是尾段同樣運用了即時影像,但投影在牧場宿舍牆上,佔據整個牆身,且宿舍內燈光昏黃,與此段四格冷色調的影像形成對比。同樣是經過鏡頭呈現的身體,卻展現了不一樣的溫度,刻劃出建築群的故事脈絡。


此段緊接的是全作最美的斜長走道段落,可惜的是作品中的場景轉換過渡斷裂,若能在編排上多加一點引導,觀眾就能一氣呵成地欣賞演出。


《想見有時》/攝 : Yvonne CHAN(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筆者觀看的場次剛好日落黃昏,斜道背靠夕陽海景,美得讓人屏息。金光灑落在舞者身體上,彎曲蜿蜒的身體線條與斜道建構形成「期間限定」的美。舞者一呼一吸,一舉手一投足似是建築物的延伸,又似是將要鑲嵌其中。編舞充分利用環境元素之餘,亦讓身體與之構成相互共鳴的狀態,讓人印象深刻。讓藝術走進城市空間,以作品為歷史建築注入新靈魂,或許更有「活化」的意義。反觀小廣場上的群舞只見是純舞蹈段落,脫離了牧場的靈魂,即使舞者表現再吸引,還是沒有前段讓人沉醉其中。


《想見有時》/攝 : Yvonne CHAN(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最後一個場景來到草地,也是重頭戲——牧場宿舍外牆的光影裝置。光影裝置固然勾劃了建築物的美,但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卻是男舞者在宿舍下方樑柱間的獨舞。男舞者在來回穿梭樑柱間時展現空間張力的變化,以身體體現建築物及情感的重量。爾後上方舊式木窗被打開,編舞利用木窗開關過渡影像和真人段落的連接順暢,也多了一重窗內「風景」的想像。影像雖打破了空間限制,將宿舍內部投影在牆上,但到後來動作編排略嫌重複單調,宿舍空間的歷史、原本在述說的「想見」,影像亦未能詮釋。


《想見有時》/攝 :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照片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提供)


走進城市空間的作品,觀眾必然會將環境元素和作品扣連觀賞,《想見有時》為牧場帶來見與不見之間的微妙情感,以舞蹈抹上一道難忘風景,令人期待更多回應生活空間的作品。若能縮減影像,以更模糊、更片碎的方式呈現,或許更能強調環境歷史與當下時空的疊韻,更貼近「想見有時」的詩意想像。



==

Maze Chan


自由身創作人。畢業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主修舞蹈編創及理論研究。關注身體與城市環境之間的關係。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