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編舞育成計劃》觀察員手記—— 關於《編舞育成計劃 - 2022》的觀課總結

文:謝嘉豪


2022年的最後一日,在CCDC舞蹈中心舉行了一個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展演發佈會:經過了幾個月的研習,《編舞育成計劃——2022》的學員在導師們的引領,以及反覆討論下,把自己的想法實踐成為階段性研習作品;於發佈日當天,在簡約的空間設置中,學員們向一眾來訪的觀眾,展示研習成果,並在展演結束後,與觀眾直接對話,互相交流意見與心得。綜觀《編舞育成計劃——2022》展演出來的階段性作品,或許是一個適當的總結,來檢視這個計劃到底我們對「編舞」這行當是什麼的一種想像?

《編舞育成計劃 - 2022》 /攝 photo: Eileen Lee(照片由 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在展演發佈會上,參與學員一共展示了九個階段性作品,九個作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由學員編舞,並找舞者演繹,二是「自編自演」,而第三類則是兩者有之。由陳紀賢編舞的《Coexist》,主題圍繞地球生態的破壞,表達了編舞對人類過度發展,而令大自然受損的擔憂,陳紀賢本身是舞蹈老師,她邀請了一班學生為她展現作品,並透過錄像片段發佈;劉浩銘的《12月31日》同樣是由特邀舞者負責演出,編舞的創作意念是關於內心與成長的掙扎,人如何處理自己的陰暗面等,他找來兩位具有舞蹈經驗的朋友演繹他的作品。「自編自演」的獨舞作品,包括樊浩賢的《十王殿》、黃慧珊的《翩翩胡旋 - 我 Me》、蕭展濤的《墨默mak6》、鄭漪琪的《It goes round N’round》,以及周芯悅的《BREATHE喘息》,五個「自編自演」的獨舞作品,主要是取材於對生活的反思,或者是個人喜好的事物所引伸的探索。作品《__us》(編舞鄧蕊明、黃家駒)及《神奇女俠的教室》(編舞蘇健威)則是由編舞創作並參演其中;《__us》探討的是人在「權力結構」中的心理狀態,而《神奇女俠的教室》則呈現了編舞本身的職場所見所聞,以及自身的反思。


《編舞育成計劃 - 2022》 /攝 photo: Eileen Lee(照片由 城市當代舞蹈團 提供)


若論九個作品有哪些共通性,也許就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欲望。關切自身最常觸及,或者切身處地的感受,往往是編舞最慣用的素材;而「說好自己的故事」的這種欲望,或者是在大時代的洪流中,我們所能企及的一種自我梳理方式,在「大敍事」之中,找到自己的身分,然而,這種自我表達、自我梳理的過程,與「自我感覺良好」又只差了一條很細的線,如何拿捏就要靠編舞的經驗和技巧。不過,正正是因為需要時間和空間來累積經驗,所以《編舞育成計劃》的目標便得以確立。要是此類計劃要走下去,如何提供支援?如何提供「硬件」協助?什麼時候該「手把手」的帶領?什麼時候應該放任編舞自行創作?作為一所舞蹈中心,實行《編舞育成計劃》的遠景是如何?到底計劃要給予大眾怎樣的想像?這些問題值得審視,畢竟,筆者在整個過程中,觀察到學員的積極參與,以及自我成長,的確十分振奮,但同時,亦有學員退出,主辦單位應該嘗試探討原因,以便修正計劃的未來發展路向,以及課程設計上作出適當的微調。


無論如何,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需要拓展更多空間來培育人才和創意;CCDC舞蹈中心主辦的《編舞育成計劃——2022》,的確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體驗,也期待此計劃未來的進階發展。




==========

謝嘉豪


生於香港,從事表演創作、藝術行政及藝評寫作。曾師隨舞踏大師和栗由紀夫(已故),深造舞踏藝術。現為舞踏藝團「以太劇場」團長。




Comentarii


bottom of page